12.6上午,我有幸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在莲花实验学校举办的盟区教研活动。活动中,莲花小学的管欣彤老师和王雪琦老师分别授课五英语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位老师经验丰富,课堂把控能力强,为我们献上了两节精彩又扎实的英语阅读课。
在管老师的课中,她紧紧围绕Christmas这一话题,首先从和Christmas有关的物品入手,充分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而在课堂中,管老师充分利用手中的stocking这一道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圣诞节的乐趣。
借助这一道具,学生不仅体会到节日的氛围,更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学习和节日相关的单词、词组和各类风俗,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考虑到课文篇幅较长且知识点繁多的特点,管老师还利用判断、排序等习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加深记忆,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文章内容并且内化。这一举措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板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复述课文。同时,管老师的板书设计也十分别出心裁,以四个表示顺序的词为主线,借助不同颜色,将圣诞节前后及圣诞节当天的各项活动清晰、明了地呈现在黑板上,十分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转变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二节王雪琦老师的课围绕六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展开。这一篇课文篇幅长、生词多,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不小的挑战。整节课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运用各种方式,烘托出中国新年的氛围。同时,王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不同欢度春节的方式,让学生在词句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可以说,做到了知识与趣味的并重。在拓展环节中,王老师创设出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有何设想?这一情境十分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展开合理想象,同时结合本课所学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之后,盟区的老师们针对两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两位授课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备课心得。大家一致认为,高年段的文本,不同于中低年段,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和粗加工,更需要教师的再加工以及课堂上和学生的思维碰撞。以这两课为例,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情境,感知文化
语言的学习不只是语法点与语篇的获取,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感受西方文化,开拓学生的眼界,也同样重要。本次的两节课中,教师都运用各种手段和道具,为学生搭建出尽量真实的情境,便于孩子更深层次地了解不同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2. 着眼思维,锻炼思维
语言的学习与生成离不开宏观的洞知能力和完善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除了教授词、句、语篇,也应着眼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构建。对于分段不够清晰的纯文本,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以时间、地点等分段方式,将文章简化,脉络理清,便于学生的信息获取与语言生成。
本次活动中,管老师和王老师的课堂都结合纯文本展开。纯文本形式的语篇,要求老师拥有更缜密的思维和更强的课堂把控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着力于帮助孩子理清文章脉络,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加深记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研中继续探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