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数学

教材解析精准到位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4-19

2021年4月13日下午,本学期建邺区小学数学第二次教材分析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分年级在6个会场同时进行,全区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培训。

一年级教材分析活动在新城小学南校区开展。首先,由新城南校的吴睿华老师执教《求两位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和陶行知学校小学部的卜俊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教师均能紧靠教材合理设计教学,借助操作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变化中探寻规律,在比较中感受共性。接下来,教师发展中心刘艳老师进行一年级下册4—6单元教材分析。刘老师对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教材例题进行深入解读,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

二年级教材分析活动在金中实小拉开序幕,首先由金中实小的孔令春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致远外小的吕昕老师执教《角的认识》。孔老师将算法多样化和算理一致性联系起来,将精算和估算结合,充分发展学生数感,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吕老师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中抽象出角,接着通过一系列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等具体感知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两节课后,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的姜华老师对二年级下册5—8单元内容进行精准而深刻的教材分析。姜老师深入浅出,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和前沿专业理论将教材设计意图娓娓道来,让在场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整体把握和深刻理解。

三年级教材分析活动在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进行。河西南外小学部的唐倩老师和致远外小的郑雪凤老师分别带来《面积的含义》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唐老师通过组织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面是有大小的,继而引入面积的概念;紧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出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方法,并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郑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铺一铺、数一数的操作活动,充分感受每排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南外河西一附小的郑欣老师对三年级下册5—9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教材分析。郑老师结合教材重难点,从单元的核心概念、例题、练习、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动手做”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引领教师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四年级教材分析活动在新城小学举行。建邺实验小学分校的魏婵老师带来了《交换律》一课,魏老师带领同学们经历了观察比较—提出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在得出结论后继续发散,产生新的猜想,并进行新一轮的研究。致远外小的刘媛老师带来《认识三角形》一课,刘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做三角形的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三角形的特征,接着刘老师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生动地演示出了三角形的高,并指导学生规范地画出三角形的高。两节课后,新城小学的蔡丹丹老师对四年级下册5—9单元进行了教材分析,蔡老师逐一整合出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并补充了许多易错题和拓展题,干货满满的讲座引发了老师们更深的思考。

五年级教材分析活动在致远外小进行。新城小学南校区何宏伟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何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想到转化成长方形,并在生生交流与师生对话中,带领学生回顾在图形学习中用过的转化策略,让学生初步形成策略意识。致远外小臧楠楠老师执教《圆的认识》,臧老师用套圈游戏引入,让学生深刻体验、深化对接与深度理解,促进了学生对圆的数学观察与思考。接着,致远外小桑坤老师对五年级下册4—7单元进行教材分析。桑老师对各单元教学重难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强调了教师要从知识角度、学习活动和知识结构等不同维度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教学建议,让在座的各位老师受益匪浅。

六年级教材分析活动在中华附小展开。首先由中华附小的姜浩坤老师带来《正比例的意义》一课,姜老师立足教材,教学方法多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生活展开学习。接着南湖一小陈杰老师带来《反比例的意义》一课,陈老师在学习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继续研究反比例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师生共同探索与总结。两节课后,建邺实验小学分校骆炜老师对本册教材后半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知识点的梳理、教学脉络的整合和教学内容的探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相信通过本次教材分析研讨活动,教师们将深研教学,精益求精,努力提升学科教学水平,让自己的专业成长上一个新台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