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本次教研活动以“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为主题,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范韦莉老师主持。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由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李丹老师执教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学伊始,李老师选择适切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策略的需要、特点和价值。在呈现相应的实际问题之后,李老师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理解题意—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作为明线,让学生经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小组合作环节,李老师帮助学生建立各种方法的本质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假设策略的应用价值,而且也使学生逐步感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随后新城小学徐舒老师执教了一节数学实验活动课《叠叠乐》。这节课基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道思考题创编而来。通过把不同个数的三角形平均放在两个圆里,探索两圆重叠部分三角形的个数与非重叠部分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徐老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采用画图、动手操作学具等多样的方式,让数学思维可视化。

展示课后,两位上课老师分享了她们在课堂实践中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的体会,几位骨干教师也分别就今天的活动主题畅谈了自己的见解以及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做法。
牛德芳老师围绕这“基于经验,借助支架助力儿童进阶与创新学习”,强调教师要全面开发并整合丰富的实践资源,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孔英英老师觉得变“讲”为“导”,可以提高儿童数学发现能力,她指出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发现能力,就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发现。
郑欣老师分享了在“游戏中培养儿童创新学习能力的实践心得”,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学游戏的价值意蕴,要在数学游戏中发展儿童的交往、锤炼儿童的学习品质。
蔡丹丹老师认为课堂教学要“读懂学生:儿童创新学习的着力点”,只有充分尊重儿童的表达、读懂儿童的表达,才能为儿童学习的创新提供可能。
姜华老师以表现性任务的开发和使用谈起,提出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真实的思维情况。利用评价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以期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

最后,刘艳老师对整场活动进行点评,她从课堂教学内的实践延伸至课堂教学外的探索,提出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需要以人为本,及时发现问题,守正才能创新。
“双减”落地,教研先行,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我们将聚焦课堂改革,在探索和创新中打造课堂教学新样态,让课堂上的感悟与思考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