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雾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感受雾凇的奇特。
2.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奇观:
1. 这堂课,我们继续和作者一道去吉林,去松花江畔,欣赏雾凇奇观。
读题:雾凇
2.上堂课,邱老师带着大家读了课文,学了生字,我们来默写几个比较难写的词语,挑战一下自己。
弥漫 笼罩 淹没 模糊(不对的可以订正一下)
3.谁能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默读课文,感知奇美:
雾凇形成
1.谁愿意来说一说,(开始——接着——最后)
2.这样的过程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概括可以说:(奇、美、异)
三、品读课文 感受奇妙
(二)老师也认为这个过程很奇妙,哪么课文哪些词语和句子体现了这个“奇”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体会体会。
1.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两个奇特的条件: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2.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1)“弥漫着”让我们想到了一阵一阵雾气向四周扩散的样子,很是新奇;
(你的想象很丰富)
(2)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雾气弥漫的美妙。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1)读 (2)我们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奇”?
(3)谁愿意读出这奇异、浓厚的雾景。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听了朗读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画面?
(4)谁还想读。
4. 渐渐地,……银松雪柳了。
(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形成过程的“奇”的?
(2)你看,这些词语多神奇啊!我们读一读
渐渐地 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
(3)谁能读出这种美妙的过程。
四、诵读课文,留下奇美
1. 谁来说
2.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 随课文变颜色:弥漫着 笼罩着 淹没了 模糊了 都是……了
(2) 我们读一下这些词,如果我们在写景时能够恰当运用,同样会给人以美妙与神奇之感。
(3) 作者抓住这些词语,将雾凇形成的过程写得奇妙而有趣,我们想把这份奇妙留在心中吗。请同学们自由背一背。
(4) 谁来背一背。
五、 欣赏美景,体会奇趣
出示:清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1.谁想读
2. 如果我就是游人,我们昨天看到的还是光秃秃的枯树,而此时漫步在十里长堤上,欣赏着绵延不断的银松雪柳,感受着他们的洁白无瑕,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里的“梨花”其实就是(晶莹透亮的雾凇)
4.老师听出了你的惊异,你的感动。
5.谁还想读
结语:
作业:1.背诵课文
2.造段:尽量用上下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