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倾听”与“坦言”——读毕淑敏的《心理咨询手记》有感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3-18

     现代社会通讯无比发达,照理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该变得更简单,更没有障碍。可是,现在很多人常常会把“沟通”二字挂在嘴边。父母和子女需要沟通,家庭才会融洽、和谐;领导和下属需要沟通,工作才能高效、愉快;商家和顾客需要沟通,生意才会红红火火……

    作为一名整日与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就更需要和自己面对的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比其他关系更为通畅的沟通。怎么样开口说话,才能让孩子听得进去?不管作为老师的愿望再美好,如果无法成功与孩子进行沟通,一切都是枉然。

    好的沟通,首先要会“倾听”。看到这两个字,很多老师肯定会想,这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吗?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只要不是由生理缺陷,落草就能听见动静,倾听似乎是很多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最近看到一本书里这样写道:倾听的“倾”字,并不是简单的表示身体向前斜着,用肢体表示关爱和关注。翻查字典,其实不然。倾听,就是“用尽力量去听”。这里的“倾”字,类乎倾巢出动,类乎倾国倾城,类乎倾盆大雨……总之,就是殚精竭力,毫无保留。回想自己工作以来数也数不清的面对孩子的倾听,其中能做到“用尽力量”真是很少的,反倒是一次次不耐烦地打断孩子的情景浮现在我眼前。仔细想想,当孩子们因为有了不好地表现而被责怪时,尤其是那些并不被人了解的孩子犯了错时,作为老师的我抱怨着“恨铁不成钢”时,我是否想过给孩子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给自己一个学会“倾听”、走近孩子的契机。当有这样的机会出现,能让彼此的心走得更近一些的时候,大多时候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关上了那一扇“倾听”的大门。

    人活在世上,听和说是两件非常重要的事。回想自己近十年来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其实有太多时候,我似乎比他们更缺乏勇气表现真实的自己。很多时候,我对他们要求的很多,却很少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总觉得他们只是孩子,只需要知道怎样做,没必要弄清为什么这样去做。其实,孩子不仅仅只是孩子,与老师一样需要被尊重,被看成“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当我们懂得倾听孩子的时候,不妨让自己也像个孩子似的多多“坦言”,多多表达自己。正如坦言的“坦”字,在字典里的含义是“平”,把自己的想法“一马平川”地说出来,不遮掩,不隐藏,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变得生动起来,立体起来。

★最近,学校里与我同龄的那一群最年轻的 “80后”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感叹自己就要步入真正的“30群体”了。在感慨青春渐渐逝去的同时,我的教师生涯也快接近两位数了,开始反思自己走过的教学路,其实是为了让未来的路走得更加扎实,更加有目标。

    最近读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心理咨询手记》,有了颇多的感受,絮絮叨叨地说了上面的一番话,只是希望对自己有个提醒,有点反思,有些成长吧!

    书的扉页上提到,当毕淑敏亲临北川中学为地震中劫后余生的同学上心理课时,听到的回答是——“我们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我们活着。”

    是啊,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作为一个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也深深地感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应该是更大的幸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