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以人为本,要求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现阶段,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面临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多少年来,人们沿袭传统的教育理论,遵循着古人关于教师功能的定位,即韩愈在《师说》里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社会和科技发展比较缓慢,知识的更新及总量的增加相对迟缓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基本上能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大体上能胜任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答疑辅导的职责。但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刚迈出校门就会发现,他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已经有一部分过时了。因此,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起,从教者就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能力,不仅仅是肉眼看得见的技术、技巧之类,不仅指教学技术侧面,而是包括甚至更多的是教师的素质。库姆斯(Combs.A.W)综合相关研究得出结论:教师的教育能力应该包括“热心、幽默、诚实、正直”等实际上多达1000个以上的素质能力。
在阅读了《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之后,我从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国内外经典的、有效的教育案例,从一位位专家的评析中,认识到了自身还存在的不足,需要提升的方面还有很多,更深深地体会到“没有不听话的学生”这句话真正的含义,自己欠缺的是让学生“听话”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让他们“听话”的最主要方面,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敬重国旗、国歌,爱国从点滴做起。
2、助人为乐,学生的爱心之始。
3、营造氛围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4、诚实从勇于承认错误开始。
5、讲究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搞效率的习惯。
6、通过激励和赞扬培养学生的自信习惯。
7、勤于劳动也是责任感的一部分。
8、亲近动物,懂得珍爱生命的意义。
9、 拥有耐心才能拥有恒心和毅力。
10、通过尊重他人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11、隐私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
12、懂得“无归原位”才能爱护公物。
13、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节俭习惯。
14、通过督导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15、做实验能培养学生增强注意力的习惯。
16、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
17、通过“三字法”(读、画、想)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18、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19、提高创作积极性,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20、用巧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1、运用工具书,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分享习惯。
23、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交规的习惯。
24、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
25、亲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6、激励是竞争意识萌发的催化剂。
27、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地尝试新事物。
28、引发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
29、集体观影视,培养学生保持安静的习惯。
30、关注生活小事,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
31、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学生不挑食的习惯。
32、深化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行为文明习惯。
33、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4、通过亲手体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35、抓住制造谬误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36、进行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
37、财商教育,学生正确消费和理财的开始。
38、通过互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看到以上的38个途径,也许会让你的脑袋一个变成两个大,其实你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认清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两条坚持去做,我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所收获的一定会很多,很多......我正打算去开始尝试,一起来吧,让我们脚踏实地地走在教育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