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报告
崔峦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各位老师,新老朋友们,上午好!
很高兴来参加在广东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请允许我代表全国小语会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承办此次活动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八次课改已进行10年,用4句话总结:成绩斐然,问题不少,前景光明,任重道远。
站在今天,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展开讲,仅讲一点。
课改进行三四年的时候,教改部专家去全国各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词汇量下降,错别字比较多,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时候,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情况比较普遍。另外,字写得不够规范,也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这些与低年级的教学有很大关系。这些年,全国小语会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中心成立,致力于研究拼音和识字教学研究,举行了很多活动。这些活动方向对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得不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整个教育大环境造成的。给我的感觉是:课改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低年级的教学有所忽视,对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汉字教学有所放松。这个活动,正逢其时。
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更加的看重自己,要在教学中有更大的作为。因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处于最基础的一环。可以说,把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好比金字塔的最底层,塔基的建筑面积越大,塔尖越高;又犹如盖高楼,打地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好比种树,只有苗壮,加上我们的精心管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实在太重要了。学语文,学做人,要靠低年级的老师打根基。若干年后,学生成才成功的时候,首先要感谢的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因为他们实在付出太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教育界涌现出不少专家型教师,其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
1958年,斯霞老师承担学制改革试点任务,学生两年识字量达两千多个,读了174篇课文。在平时,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平均每个孩子读四、五十本书。而且,二年级普遍能写几百字的作文。斯老师五、六十年前做到的事,现在人都做不到。我们的课改,必须从一年级抓起。要用我们的努力,创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我们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将来要让学生感恩: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给了我最好的启蒙教育。
借用此次活动,提出十点建议:
第一,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其中包括教学生学习做人,学习语文。
在学习语文方面,低年级,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为学生全面打牢语文学习的基础。新修订的课标提出:
1、低年级识字1600个,写其中的800个。跟原来课标相比,识写字量各减了200个。能掌握2000个左右词汇。字写端正、整洁。
2、用普通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养成基础的语感。
3、能用适合的方法理解重点语言。
4、积累语言,能运用丰富的词汇表情达意。
5、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字要写得端正整洁。
6、在生活中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注意听讲,爱发言,爱提问的习惯。
第二,根据课标规定的汉语拼音的功能,认真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
汉语拼音的功能是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由于用拼音帮助阅读,必须做到能直呼音节,使每个学生达到直呼的要求,对方言区的孩子来说,可能难以做到。我们要使低年级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进行阅读。适当降低拼音教学要求。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拼读音节。
3、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注意不是默写)。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除此之外,没有必要再提高要求。课标也没有说明要默写。
请特别关注:
1、拼音教学重点是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慢慢达到熟练拼读音节的要求。
2、降低书写要求,只要求抄写,不要求默写。出测试卷时,不提默写的要求。
3、要教学生学习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让学生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要加强拼音的运用。在用中熟练。要与说普通话、识字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利用拼音,读准音。把握变调,轻声,儿化等,随时纠正地方音。关注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关注广告牌,餐牌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字。
第三,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学生做到主动识字。主动识,记得牢,写得好。
修订以后的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量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是质的要求进一步强调:
1、坚持认写分开,鼓励多认,其目的在于尽量直接进行汉字的阅读。
2、减少写字,写字要写精写好,打好写字基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质的指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部首以利分析字形、书写汉字。
3、掌握笔顺规则,熟悉间架结构以利书写端正。
4、学会两种方法查字典。
5、学习独立识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6、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全部做到,非一日之功。我们要狠抓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
要求认识的字,希望能整体识记,及时巩固。给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加强刺激,使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儿童认字往往把字像图形一样整体记忆,不必过细分析字形。
把字放到词、短语、句子中认,尤其是在复习巩固时。
整体认记是儿童早期识记的特点。抓住汉字构字特点来识记。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办法来识记。比如:一个孩子这样记忆“弟弟”的“弟”字: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身体站得直,一脚向左踢。再比如“聪明”的“聪”字: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说,用心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用情境,动作,图像,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当堂识字和刚不久前识的字,要采取各种方法呈现,以便及时巩固记忆。儿童的遗忘,总是先快后慢,一定要及时巩固。同时,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有趣。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编儿歌、阅读等加以巩固识字。
随着儿童识字量的增多,我们老师要经常做字词辨析的工作:多音字、多义字、音近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等,学过的词语在语言环境中辨义,多做防患未然,少做亡羊补牢的事。因为写错的字,纠正起来,要多花几倍的功夫。鼓励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有主动识字愿望,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做有心人:
一是提倡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二是老师要加强引导。
三是要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四是要坚持,不断鼓励。
因为,孩子的课外自主识字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写字方面,我们要按照写字规律来教写字,指导写独体字时,要让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关注主笔的占位;合体字的教学,要注意部首、结构、各部分比例、占位、相邻部位的穿插等。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范写要秀美。
课堂上,要讲究质量。一般练习书写一个字不要超过3个,但要求孩子做到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至少安排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写字。这是课标新提出的要求: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而随着要求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越来越多,尽量写词语而不是写单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严格要求,常抓不懈。关于这一点,课标修订版,从第一学段一直讲到第四学段。也就是从一年级抓到初中。可见问题的严重,也表明了国家课改中心对这个问题改变的决心。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一万年以后,也是如此!字写得怎么样,反应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能因为网络的普及,便放松了写字的要求。
为实现“多识字,早读书”的理想,语文老师应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不识字,不能阅读、写作。识字要达到一定量,才能阅读,明理,做人。识字不易,但也没有想像的那么难。在教改方面,各地创造着新的经验。其中最成熟的,成绩最大的,是在识字教学的研究方面:基本上做到8岁儿童能认2500字以上,而且能读会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识字与拼音录入相结合,一节课能打字写1000多字的文章。识字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遵照识字规律,符合儿童天性,引导孩子在活动、游戏、生活、各科学习中,有意无意的识字。
改革的天地将是宽广的。有位平民教育家叫yan yang chu。他上世纪从美国耶鲁毕业,为法国华工服务.他办识字班,用4个月时间,教工友能识字,能阅读,能读报,能记账。非常了不起。
做热心的改革者,突破瓶颈。若能大面积解决此问题,此意义不亚于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8岁孩子能写作,不应该只是梦想。热切希望在座的老师去展示,去研究,去推广。从你的手上,创造出更好的识字写字经验。
第四,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读正确,培养基本语感。
朗读方面,我们训练的层次不够清晰。有一年级老师把重点放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低年级重点是读正确,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语感。重点是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指标有: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准轻声,儿化,变调,不读地方音。
不丢字,不加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孩子读出感情,用上不同的语气。
低年级开始,要教孩子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事实上,重朗读,轻默读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在重视朗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边批注。因为默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比朗读的用处更大。
第五,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不是整篇课文内容。
在培养理解能力方面,应抓好:
1、了解课文中少量的重点词句的意思。一篇课文几个,不要多,在这过程中,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
2、积累语言。包括好词佳句、常见句式和优秀诗文。
3、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策略。首先要教会读图,做到在图文之间相互转换。读文能想象画面,读画能构建文字。
4、诵读诗歌,展开想象,初步感受美好的情境。
5、读后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总之,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感受力,不能用分析方法来教。
第六,培养阅读乐趣,学习读图读书。
西方的儿童6-9个月开始学习阅读,4岁以后,进入独立阅读阶段。其中重要的是读图。阅读要从读图开始。怎么读?读什么?
1、读课本里、实物中、生活中的图画。读出图意,感受情趣,并变成语言和文字。
2、读课文,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愿望。这比理解课文重要的多。
3、指导学生读绘本、讲绘本、编绘本。学会将图画和语言文字结合。
4、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常态化。
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力;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每科的知识,都需要阅读做支撑。给孩子读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是终身享用的最佳礼物。孩子出生之后,越早建立家庭图书馆,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民族阅读的推广程度和科学文化素养。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孩子阅读。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喜欢阅读。让每个孩子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是语文教师的天职。其功至伟。
第七,会听、爱说、敢问,乐于与别人交流
没有语言的输入,谈不上语言学习。其内容、数量和性质直接影响学习速度和质量。
国外学者曾经对成年人的听说读写活动做过调查:其中,听的活动占45%,说的活动占30%,读的活动占16%,写的活动占9%。说和写的活动占39%,听说加起来,占75%。可见,口语交际是有多么重要。
重视交流、沟通、表达、应对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1、教学生说普通话,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教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从别人说话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3、鼓励敢问、敢说,有表达的自信心。
4、能复述故事,讲述见闻,在交谈和讨论中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天真无邪。若能力未被培养,到高年级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怯场。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沟通表达的条件。
1、采取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陈述和应对的本领。
2、重视培养学生聆听的能力,可以和写结合起来。比如听写词语、句子,要求学生把每个句子听完三遍才写。第一遍听句子内容,第二遍听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第三遍听时注意标点符号。 这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很重要。有些小孩不会听课,听的过程中又抓不住要点,记又记不牢,所以出现了参差。
第八,鼓励写句子、写话、写见闻感受,写想象中的事物。
可以给孩子准备摘记本:摘录好词佳句,每日一句;可以画一幅画,写一句话;也可采取循环日记的形式,培养孩子写简单的日记,一周轮上一回。让每个孩子有表达的欲望。每个孩子天生是诗人。关键是我们没有激发他们的潜能,没有给他们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并不断激发他们。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是我们大人无法想到的。
举个例子。儿童诗《下棋》
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
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下棋,他们下了整整一夜。
月亮输了,悄悄的躲了起来。
太阳公公收起棋子,高高兴兴的上班去。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儿童诗,最重要的是,也揭示了昼夜更替的道理。
表达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有学生整理成长记录。从第一次进校门起,翻开的每一本教科书,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经历,都记录下来,非常有意思。
第九,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体验式学习。
在这一点上,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做得不够。比如,在生活中学习,游戏中学习,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在参加社区活动中学习,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习。国外,还有些学校会让孩子到父母的单位去体验一下父母是怎么工作的。参观之后,尽情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多组织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感受。
第十,落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成自然,习惯助成功,习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什么是教育?忘掉在学校学过的东西以后,沉淀下来的,便是教育。好的习惯,是教育的重要成果。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主动识字的习惯,爱问问题的习惯,天天阅读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要从一点一滴严格训练,扎实培养。
如果每位低年级的老师对初入学儿童进行这样的启蒙教育,基础能不牢?后劲能不足?兴趣能不浓?
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的学习生活,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教育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明天,要大力改进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要花大力气,从现在起。坚持去做,相信定能双丰收。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谢谢大家!
(南京建邺实验小学 徐艳记录整理)
20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