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暑假培训总结
2014年8月25-26日,建邺区3-6年级语文教师齐聚在致远外国语小学,举行暑期教师培训。在一天半的培训里,教师们全心投入、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期培训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以教师的内需为切口
有效培训的前提是切合教师的教学需要,以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起点,方能获得教师的培训认同感,唤醒自我成长的需求。“导学案”是全国上下新兴的教学改革活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如:预习作业的设计如何体现个性化、层次性?学生的预习能力和基础是不同的,一部分学生已知的内容,但其它学生却是未知的,教学如何开展……
种种困惑正制约着“导学案”的有效开展,为了帮助教师进一步明晰“导学案”的核心价值和操作流程,克服研究的瓶颈,我们制定了“导学案”为培训主话题,展开暑期培训。
学科教材教法的培训是暑期培训另一项重要内容,在教材教法培训中,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最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对文本有独特、深刻的洞见,才能把语文课上得精彩纷呈,引导学生一课一得,获得语文能力的持续提升。
二、培训准备:用精良的内容做保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培训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仅有适宜的话题是不够的,还需要精密的准备,设计高质量的培训内容。
首先是慎重选择讲座的专家,一线教师需要既有理论水平、又了解教学实情的专家。我们邀请的市教研室芮琼老师一直致力于“生本”教学研究,她既了解一线教学存在的症结,掌握大量生动的案例,又通晓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确定讲座专家后,我们又多次商量培训的细节,不搞高高在上的注入式讲座,而是完全基于“导学案”现状的剖析与研讨。7月,我们找了区内开展“导学案”的学校进行调研,如金中实小、南湖三小、南湖二小,搜集各年级“导学案”的案例,征集教师们关于“导学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的情境作为我们研究的真问题。
在教材教法培训讲座的教师也是精挑细选,全部由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市优青、区学带这样的骨干教师领衔。骨干教师非常重视讲座的质量,反复磋商、几易其稿,力争以最精当的内容给予教师,我们反复重申,教师已知的内容不要讲,教师认为自己已知,其实未知的内容要着重讲。
三、培训形式:借互动的生成点亮智慧
8月25日上午,南京市教研室芮琼老师以“导学案”为切入,组织了一场全新的培训方式。首先,每一个教师参加问卷调查,思考“导学案”内容制定的维度,接着,由教师代表做“导学案”使用的现状汇报,观察员参与讨论,互动、体验。参与式的培训,让每一个教师全心参与。热烈的“头脑风暴”后,芮琼老师顺势推出“六种教学模式”,追本溯源,引导老师们明确,不能用一种教学模式包打天下,而要针对不同知识的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导学案”的价值诉求是“以学定教,为学而教”,实施过程要始终关注学生需求和发展。
两个多小时的培训,研讨氛围轻松,充满了活泼、趣味的氛围,在全场的互动中不断生成、碰撞出智慧火花。
20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