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轻,金陵梦起,
建邺小语聚雅集。
书页翻,墨香盈室,
思绪飘渺入云隙。
秋风轻抚,落叶铺金,一个周末的午后,一场关于文字与灵魂的温柔邂逅——建邺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分享会正在美丽的金中附小进行。正如泰戈尔所言:“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此时此地,书香满溢,心灵得以远航。

参加本次读书分享会的有建邺区各小学的语文骨干教师,金中附小丁亮亮副书记,建邺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蓉老师,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特级教师杨九俊教授莅临指导。本学期,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引领下,小语读书班的老师们集中阅读了《新课程关键词》《新课堂“怎么办”》《思考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定期进行读书交流。26日下午的读书分享由三位老师进行主汇报,读书班的成员进行互动研讨,再请专家点评指导。整场活动由金中附小丁亮亮副书记主持。

首先汇报的是致远分校孙杰老师,孙杰老师以《两“新”,两个关键词》为主题与老师们分享了她的阅读收获。“两新”指的是《新课程 关键词》和《新课堂 怎么办》这两本书。她由“两新”想到了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结构化思维”和“迭代升级”。孙老师不仅读进去,还用起来,将关注到这两本书的逻辑结构迁移运用到阅读记录中,用在稿件论文撰写中,也用在课题关键词的界定中。

新城小学南校区李丹丹老师的分享以“三读《新课堂‘怎么办’,四问跨学科怎么干》”为主题,通过初读、详读、精读三次不同阶段的读书体验,和大家交流分享了对这本书的基本认识,对集体教学等精彩选段的分析及反思,以及对跨学科学习等重点篇章的发散性研究,并结合一些真实案例就跨学科学习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

建邺实小分校潘雷老师以“新课堂,我们这样做!”为主题,向大家汇报了《新课堂,“怎么办”》的阅读体会。首先潘老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了与“教学对话”和“可见的学习”相关章节的主要框架。接着潘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和听评课经历,讲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最后潘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教学对话”民主性、交互性和生成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专家指导环节,杨九俊院长结合三位老师的阅读心得进行深入浅出地指导,杨院长首先对三位讲师老师的精彩分享予以高度赞誉,并细致解读了书中的精髓以及教师们提出的教学难题。杨院长强调深度学习的核心价值,认为其与浅层学习有着本质区别,它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主动参与和思维挑战性,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推动其全面进步。杨院长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专家的思维路径。深度学习不仅意味着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关键的是将知识在新环境和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图示化和结构化是其显著标志。杨院长进一步指出,知识迁移与应用同样不容忽视,教师们应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尾声,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蓉老师对本次读书活动进行了小结,她首先为老师们利用周末开展读书活动点赞,并肯定三位老师读得用心,展示了不同的阅读策略。不仅在阅读中深入思考,还善于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这种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反思、边读边实践的治学态度,值得大家学习。张老师说,读书是教师一生的修行,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实践,才能让我们的对教育真谛的理解更深一步。

在这场秋日里的读书分享会上,我们不仅听到了知识的声音,更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在这里,每个教师都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与智慧,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秋意浓,书香盈怀,愿我们都能在阅读的旅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也遇见更加美好的教育。
书香深处,梦未了,建邺小语情绵绵。
愿岁月,静好如初,书香常伴任流年。
(供稿:顾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