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建邺区和浦口区初中历史联片主题研训——“基于课堂观察的史料教学课例研究”在建邺区莲花实验学校成功举办。建邺区的全体历史教师和浦口区的七年级、九年级教师共8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训活动。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激发、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史料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独具学科魅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通过分析客观数据进行课例研究,有助于我们反思史料教学的行为,探究史料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课堂观察课前会议”上,建邺区吴敏老师介绍了“基于课堂观察的史料教学”项目研训的缘起和主要内容。莲花实验学校的沈治仁老师代表项目组说明了课堂观察量表的分类和使用。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课堂观摩。来自建邺区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吕娜老师和浦口区一中明发滨江分校的王芳老师同时开设了两节史料教学研究课,课题分别是《俄国十月革命》、《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评课阶段,两位开课老师首先就史料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谈了自己的实践感悟,接着来自浦口的王菊老师从整体课堂教学效果上点评了吕娜老师的课,认为吕老师的课设计独到,以国歌的变迁为明线以马克思主义发展为暗线,充分挖掘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放手学生制表归纳,整节课知识点纵横联系,学生思维活跃拓展。沈治仁老师点评了王芳老师的课,认为王老师在史料教学中,能有效的运用史料,不仅让史料达到推导结论和丰富史实的作用,而且还能借助史料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方法的传授。
活动的第四环节,沈治仁老师作了题为《课堂观察视角下的史料教学效果评价》课例讲座。沈老师以“教学活动设计与材料运用效果的联系”为切入点,结合两位老师的课以及听课老师的量表记录从 “观察目的的确立与量表的设计”、“观察结果分析”、“史料教学观察活动的反思”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课堂观察视角下的史料教学,为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活动结束后,建邺区项目组成员就观察量表的科学性进行了研讨,并计划于12月初在新城初中召开“基于课堂观察的史料教学课例研究”第二次主题研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