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初中历史统编教材模拟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在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举行。本次活动采用模拟课堂教学和盟区主题研讨的形式,对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定位与有效达成策略”、“知识框架的构建与板书设计”、“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机制的落实”三大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研究。本次活动,由区教研室吴敏老师主持,市教研室王兵老师莅临指导,区内全体历史教师精心准备,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通过抽签方式,5位教师进行了模拟课堂教学环节。南外河西初级中学的贾舒琦老师展示了一节新授课,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贾老师以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为线索,巧妙地把两汉的科技、医学、史学、宗教串联起来,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陈正兰老师展示了一节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新授课。陈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专制与民主,黑暗与光明”为话题,通过层层设问,抽丝剥茧般对重点知识进行了解读,最后还带领学生总结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做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张正超老师展示了一节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的新授课。张老师的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6个探究问题,师生合作,把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还特别注意把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让人享受了一场文化大餐。新城初中的吕娜老师展示了一节八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的初三复习课。吕老师的复习课立足于学情,通过梳理时间轴、朗读单元综述、中考题训练、归纳关键词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让复习课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莲花实验学校的沈治仁老师展示了一节八年级上册第13-16课的初三复习课。沈老师通过课前检测、单元目录导学、同桌问答、笔记补充、复述事件、随堂默写等环节,巧妙地把重要的地图、图片、史料,结合试题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接着,五个盟区就拟定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再由一位代表分享研讨成果。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朱桂芳老师指出,统编历史教材的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示范阅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致远中学的葛名威老师指出,初三复习课要注重目标定位,用目标来引领教学内容的取舍,提升课堂的实效性。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的韦晓晨老师指出,知识结构与框架要精心设计,抓大放小,课堂设问要清晰、简洁、精准,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此外,新城初中的赵晓鑫老师和南外河西初中的袁晶老师也代表盟区作了心得分享。
最后,市教研室王兵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王老师指出,历史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幸福的课堂。因此,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王老师还强调,历史课堂要重视学情,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一节课,课堂活动不宜过多,课堂设问要规范、严谨、步步递进,课堂教学要重视对阅读、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目标的设定要难度适中,既有挑战性,学生又能做到。
此次模拟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和探究,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基于学情把握统编教材提升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