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历史

“指向青年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区域教研实践”活动在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举行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3-29

春风送暖,新意盎然。3月21日上午,“指向青年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区域教研实践”活动在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建邺区初中历史第三、四、五盟区合作承办。建邺区初中全体青年历史老师欢聚一堂,共同听课、评课、交流、研讨,为打造建邺历史好课堂畅所欲言。

首先是模拟课堂展示环节,来自新城初中邺城路分校的刘质修老师、南外河西初级中学的王云老师、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初中部的朱珠老师围绕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一课,进行同课异构展示。刘老师聚焦主问题“三大改造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地位”,通过“什么是三大改造”“怎样进行三大改造”和“三大改造的意义”三个环节,运用文字、表格、历史照片等图文材料,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主题板块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互动中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逐步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王老师从素养立意出发,运用历史图片、当事人的回忆言论来创设鲜活的历史情境,设计了“生产合作促生产”“公私合营促新生”“制度建立谱新篇”三个环节,匹配了“为什么改”“怎么改”“改的意义”等有梯度的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三大改造的历史进程来理解其实质与意义,并提示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流畅、线索清晰、材料精当、设问精致,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朱老师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提出主问题“新中国如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接下来将学生分为农业、手工业、工商业三个小组,先自学讨论,再汇报,最后教师理答总结。教学过程中,朱老师运用了文字、示意图、历史照片等多元材料精确设问,突破重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接下来的研讨与交流环节,青年教师轮流发言。大家参照《南京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标准》的要求,对标找差,就三位老师模拟课堂的亮点和备课、授课中的困惑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对于大家的困惑,第三盟区首席沈治仁老师、第五盟区首席陶丽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建议,也提醒青年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导入环节情境化”、“核心环节主题化”和“总结环节结构化”,既要关注教的活动,更要从学生的学法角度出发,更好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品质。

最后,第四盟区首席吴雪雪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面对遥远、抽象的历史,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将历史进程中的史事之间的关联解释清楚,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历史,在课堂上有效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整场教研活动内容丰富、亮点层出、思想交锋,让参与活动的青年教师们受益很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