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标准(试行)典型案例教学实践”现场会在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举行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4-12

2024年4月11日,南京市建邺、玄武、栖霞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标准(试行)典型案例教学实践”现场会在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举行。建邺区、玄武区、栖霞区历史研训员、建邺区全体初中历史教师、玄武和栖霞区各初中校历史教研组长参加了现场活动,本次活动也是一次智能研修平台在市级历史教研活动中的应用,未到现场的历史教师全程观看直播在线参加了活动。

首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历史研训员吴敏老师做了“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题讲座。吴老师从“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三年素养目标分级制定、课堂作业有效设计三个角度,用丰富的课例对课堂教学标准实施以来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作了反思和总结。

接着活动分两个会场进行,分别展示了两节初三单元复习课和一节初二新授课。

初三两节课是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复习课的同课异构。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的许星星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制作时间轴,说明联系,归纳1949—1956年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材料、概述我国1956—1976年间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归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对比地图、叙述社会主义建设英模的精神风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许老师的课环节清晰,情境丰富,学生活动充分,素养目标逐级落实。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的韩雁菲老师带来了另一种风格的初三复习课。韩老师围绕大概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构建大单元式教学。以歌曲导入,让学生朗读建国以来伟人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带领学生分析图表、研读史料、观察地图、观看视频,串联起1953-1976年的主要事件;用一个个模范人物,伟人愿望和建设成就引导学生感受成就建设来之不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意识。

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的刘潇老师,执教了八年级一节示范课——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刘老师紧扣实现民族大团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主旨,设计了三个学习环节。环节一,借助历史地图与时间轴,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商讨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民族问题的三种方案。环节二,通过解读历史图片,了解旧西藏的落后,理解党和国家为促使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最后,以点带面指导学生认识到各个民族都走向了繁荣发展,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示课结束后,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了研讨。来自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的李恬老师对刘潇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她指出,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刘老师很好的将《民族大团结》这课的内容与涵育家国情怀紧密联系。本节课有三大亮点:一是依标扣本下的提炼。刘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建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符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二是多元视角下的对比。刘老师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最佳方案、对比发展前后的西藏社会面貌,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生成历史解释;三是以情感浸润课堂。不论是课堂导入,还是活动设计,都渗透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图。金中仙林分校杜晶老师对两节初三单元复习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两位老师的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独具特色。许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将八下二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通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推导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主题,运用工农业生产总值折线图构建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曲折过程,梳理单元主题学习中核心要素,整体发挥单元学习的教育效果;在具体实施中充分运用精选的图片史料,包括地图、示意图、场景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创设历史情境开展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并运用课内作业单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尝试学习成果差异化的展示,实践教学评一致化。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大任务大问题对教学内容整合,用时间轴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设计教学环节,避免了碎片化,同时突出了英雄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贡献;在实施中韩老师教学极具感染性,运用学生分小组讨论,上台填写知识点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整体认知培养家国情怀。

活动结束后,智能研修平台借助AI技术将提供课堂数据分析报告,这将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标准应用研究。本次现场会是“课堂教学标准(试行)典型案例教学实践”现场会,是前期探索的总结,我们将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课堂教学标准,依标教学,努力构建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新课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