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历史

读房龙有感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1-21

读房龙有感

记得第一次听说房龙还是在学生时代,当时好像是听一个同学说起了房龙,就有了个印象,后来看了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一下子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一口气就将这本书看完了,印象中学生时代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少有书能够这样吸引人,一口气能将它看完。读完《人类的故事》后就一直想找房龙的其它的作品来读,只是当时条件所限都没能找到,工作以后条件好了,但是奇怪好像没有了读书的情绪,找房龙书的事就这样放了下来,突然有一天,想起了房龙,想起了他的书,冲到图书馆中就想找找看看,看能不能找到房龙的书,你别说现在的条件还真好,原来在学校图书馆借书,就是人工自己一本一本的“检索”,费时费力不说,好不容易找到了书,而读书的心情早已经没有了,这次原本以为也会这样,没有想到的是,图书管理员打开电脑,一“检索”有关房龙的书就立即在电脑上显示出来,很快就将房龙的书借齐了,也许是借书太顺利了,读书的心情也就高涨起来了,抓紧时间赶快读书,奇怪!这还是以前吸引我的房龙吗?怎么原本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书,如今变得如此艰涩难懂,看了几本书就已经很难读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网查查看,没想到网上有许多介绍房龙的网页,通过这些网页的介绍才发现房龙生活也是十分不易,上大学前后曾屡经漂泊,原本只望出书挣点钱,积累点在大学从教的资本,可是房龙选择的却是历史类的书,当时很少有人相信出历史类的书能够挣到钱,有的出版商这样说到:“我想连在街上开公交车的也比写历史的挣得多。”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1921年房龙终于写出《人类的故事》,从此一举成名,《人类的故事》共印了32版左右,房龙本人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少于50多万美元。就连给这本书挑错儿的历史教授也不禁发出感叹:在房龙的笔下,历史上死气沉沉的人物都成了活生生的人”。是的,房龙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他平易近人的态度,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用一种生动流畅的文笔向人娓娓道来,"房龙的笔,有这样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而已",郁达夫这样评价房龙,确实,房龙只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在于他将自己定位于一位“知识”的“普及”者,一位“知识”的中间“传导者”,他的这种定位,让我不由的想起的自己的职业,作为一名中学的历史教师,在某种程度也是“历史知识”的“传导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房龙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一种能够增加历史“故事性”的文学创作技巧,从而使历史更加具有“可读性”。房龙就是在各种人生岗位上历练了自己,他了解普通人的想法,为了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房龙刻苦学习写作,一度还曾经专门从通俗剧场中学习说话技巧,读房龙的书感觉就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在向你娓娓叙述一部古老的传说,使你不费什么力气就能体会历史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这让我想起了历史的英文翻译“History”,历史英文History其实就是由hi和story两个词构成,翻译成中文不就是“嗨”“故事”,可见历史本源就与故事紧密相连,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历史著作大都充满“故事性”,从西方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到东方中国的《史记》,无不如此。现代的中学生,本质上还是“孩子”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是想“听故事”,所以如何对中学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增强教材的“故事性”,让教材更加有“可读性”,就是房龙给人启示。

让书本不再仅仅只有“单纯”文字,而是使用各种材料,多角度的去再现“精彩”历史。房龙本人多才多艺,他的著作中的插图便全部出自自己手笔,这些插图往往能够对书本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仅凭文字语言一种手断去描述精彩的历史,显得有些简单,弄不好的话就会让人有乏味之感,而语言本身也有局限性,对一些复杂历史事件的描写不易让人理解,这就需要使用多种手段去解释历史、再现历史。在房龙生活的时代,再现历史的手段还很单一,除了文字以外,画图也就成了其中比较直观的一种方法,而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再现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图片、录相、录音等都成了再现历史的重要材料,现代的中学生,对抽象的历史知识不容易理解,而今天的历史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将这些材料综合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从而让学生更易接受历史。

经过这么一番反思,再仔细想一想,读房龙书的感觉跟以前有所不同,这也没什么可奇怪,也许只是由于版本翻译的原因,也许只是因为房龙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比较遥远,又或许只是读书本人自身的阅历变化等原因,但这些都不太重要,关键在于房龙留给人们的思考,就如人们常说的“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只是人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历史从来没有过时,就看你能不能用心去发现她的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