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历史组新进来一位大学刚毕业的梁姓小姑娘,此小梁老师热情大方,进取心强。进校后她觉得自己教学工作压力特别大。一方面源于教学工作量大:她刚工作,除了面临着七个教学班的任务,还要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有相应的教科研任务要完成。另一方面源于她个人及学校对工作质量的要求都很高。这一切,让刚工作的小梁老师倍感压力。她渴望自己能尽快上好课,站稳讲台,继而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由于经验和方法的欠缺,在前进的路上,小梁老师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障碍。作为导师的我,与她并肩作战,一同寻找更快适应教学工作的方法。
描述
一、计划,高效工作的前提。
某日,到小梁老师办公室准备和她谈些教学问题,发现她的办公桌周边堆积着大量待完成的工作,人也像遭受过劫掠一样,均略显凌乱。看到我后第一句话就是“师傅,我已经忙疯了!”看着她那忙乱无助样子,真是让人难过。经过全面分析和理性思考,梁老师出现如此忙乱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计划性的欠缺。于是,我们找时间一起探讨了新教师工作计划安排的重要性并一起制定了相应了工作计划。我的建议如下:
1、 备课计划。
保证提前一周的备课量。自己提前备好课后再参与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活动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后方可进入课堂。如遇新课的第一节次,一定要在上新课前保留一节课的强化准备期,即把首次上的新课再次思考和熟悉一遍,看看还有没有漏洞。由于是新课的第一节次,之前没上过,必然会出现不少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了尽量减少课堂不足及再次熟悉教学流程,需要增加第一节次新课的再准备期。上完课要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寻找对策及时修正,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设计。
2、听课计划和被听课计划。
听课是新教师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发现亮点,总结经验教训,借助别人的教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听课需在自己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是什么,然后在听课中,特别留意执教者在这些问题上的处理方法,是否有成功之处可以借鉴,即带着问题听课。听完课后及时与执教者共同讨论自己听课时候关注的问题,回去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寻到合适的解决困惑的方法,当然,同时也要吸收别人的可供学习的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建议每次新课前都听同备课组老师上一节,看别人是如何处理教学各环节的。当然,每个老师处理问题的风格都不一样,跨备课组和跨学科的听课也很需要。按照这个原则,我们把小梁老师的课表用三种颜色记号笔标识:蓝色为自己的课,红色为必听的课,黄色为可以听的课。这样按照课表的计划,完成相应的任务。就避免了因为忙乱失去了听课学习的机会。
当自己感觉课堂有一些问题需要诊脉,或者感觉自己这节课上的还不错的时候,建议主动邀请导师去听课,频率大致为1-2周一次,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合理安排。
3、 制定每日工作计划。
根据备课、听课等各项计划,每天早晨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合理安排一整天的工作计划,详细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课间做什么。哪些时间段用来上课、备课、听课、改作业,哪些时间段是用来与学生谈话、与教师交流、看书学习等。建议每天的第八节课时间专门用于整理和反思一天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学生问题、作业问题等相关专业化发展问题。如果时间有余的话,还可以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通过计划合理安排好工作之后,就能有条不紊的完成一天的任务,避免忙乱带来的低效。
根据这些建议,小梁老师通过试验,感觉工作效率明显高多了,工作都能比较稳当的完成,心里踏实了许多。
二、学生,不论再多,也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有一天听小梁老师的课,发现上课时她请同学回答问题,喜欢通过她的“一阳指”点“那个扎辫子的女孩请回答”,也喜欢随机报学号请同学回答问题。专门针对某个同学并能喊出其姓名的几率比较低。课后和她交流此问题,她解释说班级数量太多了,人口基数大,况且一个班一周就两节课,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她也无奈的表示,叫不出学生的名字确实会与学生有一种疏远感。
卡耐基说:“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它叫出来,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而若是把他的名字忘了,或写错了,你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教师是与人交流的职业,没记住名字的交流,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所以,我说:”学生再多,也请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是教师的基本功。”当你能脱口而出孩子的名字时,孩子至少会认为老师关注到他了,继而会更关注老师个人和老师的课堂。而这才是教学的第一步。没有相互的关注,哪来学习、互动甚至相长?!
如何才能更快的记住孩子们的姓名呢?建议如下:首先制作好班级座位表,背诵座位表上班级学生的姓名,上课时候,有意识的请背下名字的同学回答问题,谋求名字和人的一致,当然有同学主动回答问题,老师要用手心向上的邀请姿势,而不是“一阳指”。待学生回答完,老师可以参照座位表关注下孩子的姓名,或者主动问寻该同学的姓名,一方面显示老师对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助于更快的记住姓名。其次,批改作业的时间也是记住名字的好时机。拿到作业先看作业本上的名字,努力回忆该同学的长相,然后批改作业,改完该本作业继续翻回去重温一下学生名字。不记得长相就谋求作业和名字的一致,记得长相就谋求作业、名字与人的一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努力多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只要用心坚持下去,一定能记住孩子们的姓名。
后来据小梁老师反馈,有一次在讲台上看到没有名字的作业本,她只要翻看一眼就能替它们找到主人,全班同学对她这个本领都很赞叹。这让她很自豪,对她威信的提高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从这件事看到了教师对他们每个人都很用心,因此学生更乐意与她交流,教学工作也就更顺了。
三、再忙,也要抽时间读读书。
有一次,看到一本好书,推荐给小梁老师看,她很无奈的告诉我,她每天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哪有时间读书啊。我理解,但并不认同。我和她分享了我的读书感悟:读一本好书就像点燃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读书可以答疑解惑,可以抖落一切负面的粘黏物,净化我们的心灵,找到前行的动力和方向。一个人一但不读书了,就会逐渐变得愚蠢。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保护头脑,在阅读中不断的思考,追求真理,追求正义,捍卫常识。
只要追求读书,时间总会有的。我建议可以读读教育教学类专业书籍和杂志,用以答疑解惑;可以读读文史哲经典,提升精神层次;当然,读杂点也很好,做老师需要广博的知识。通过读书思考换来的思辨,是当下我们自己及我们的孩子最为迫切需要的。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了,而是根本没有去想,比如阅读。我建议把借书、买书、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每天坚持一定的阅读量。
当然,教师还需要做真实自信的自己,坚持用学生本位观念来思考问题等等,这些都能让新教师更快适应正常的教学工作。
反思:
1.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所有人与事的差距,其实就在认真二字。新教师如果能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认真规范自己的教学工作,离站稳讲台就很近了。一旦认真二字深入骨髓,融化成血液,人就会焕发出一种令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
2.世界万事,不过是一懒二拖三不读书。新教师需要用明确的计划抗衡懒和拖,需要用读书思考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在阅读与思考中,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和独立人格的人,然后才能去期待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怎么样的人。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说的教育的目的其实极为简单:教育,是为了要让学生像人一样的活着,要让他们像人一样的活的美好。也许只有通过读书、思辨及实践才能提高个人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新教师如果能在正确理念指引下,认真的工作,一定能很快适应,且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王栋生老师在《一盏一盏的灯》里说“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所以,老师们,让我们都亮一点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