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历史

七上第10课 “秦王扫六合”课堂教学案例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08-28

课堂教学案例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程雪

课    题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班    级

初一

备课时间

2007-9-20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课时,在讲述时,重点要抓住统一这一核心问题,按照建立统一国家→巩固统一国家→维护统一国家的主线索,即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讲解;其次根据具体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如讨论、动画、跨学科联系、读图等。学生在学习中,以自学为主,可适当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或图片,访问某些历史网站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

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中考

考点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秦统一的时间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秦长城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观看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利用古诗词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研究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设计

重点难点

重点

秦统一及作用,包括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北拒匈奴筑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难点

焚书坑儒与巩固统一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

动态地图;度量衡、货币、文字图片

学生

 由于是外校学生,无法准备。

教学方法

教法

讲解法、古诗词运用法、联系分析法、图片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

综合分析法、归纳整理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资源

课本;PowerPoint课件(相关影像、图片、文字资料等);

网络资源;

板书设计

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建立统一的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

二、巩固统一的国家

1、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

皇帝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2、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3、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三、维护统一国家――北拒匈奴筑长城

南统越族开灵渠

四、秦朝的疆域和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学过程设计

序号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课前准备

 

 

板书: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建立统一的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国家

三、维护统一国家

四、秦朝的疆域和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1

播放“荆柯刺秦王”的动画片

 

进入学习状态,回答问题。

同学们都喜欢动画片,我们就首先请各位同学看一段。大家知道这讲的是什么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被杀害,也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灭六国的进程。

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

2

出示单元和本课的课题

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最终,秦王扫六合,完成了统一,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的新局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3

动态地图“秦灭六国”

读图:明确战国七雄的方位,秦灭六国的先后。

秦是怎样灭六国的呢?公元前260年,秦赵进行长平之战,秦军在这次战役中坑杀赵军四十万人,自此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秦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灭六国的举措,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国,定都咸阳,建立秦朝。

引领学生思考。

4

议一议:为什么秦能灭六国?

阅读P56-P57的小字内容,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分组讨论。

巡视课堂,

了解讨论情况。

板书:公元前221年

引领学生思考,进行前后知识的联系。

5

展示“秦统一的原因”

由多名学生回答原因。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6

你评我说:“你对荆柯刺秦王”有无新的认识?

回顾思考。

从秦统一的作用来认识。说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从全局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7

展示“秦统一的作用”

全局把握。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8

诗中有史:李白的诗

领会古诗含义,从古诗中学习历史。

故而李白有诗云:“……”解释古诗的含义,描绘秦始皇的神态。

点明课题。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研究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9

情境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的大臣,会建议赢政采取什么政治措施来维护统治?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

但是,仅得天下是不够的,还需治天下、保天下。

进入时空隧道,从当时的形势去思考。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展示“巩固统一的措施”

从政治方面回答

从政治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板书:1、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11

展示“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分点具体学习

明确制度的确立,重点解释“皇帝”,说明皇帝称号的由来和开始,皇权的至高无上。

培养把握重点的能力。

12

动态图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认识到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可是,光靠皇帝一人管理是不够的,还需很多的“助手”,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学生认识到这套官僚体系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分层学习,理解重点知识。

13

议一议: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什么影响?

图示

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去思考。

当时:促进全国大统一,加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后世:这套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对后世影响巨大;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14

展示:“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影响”

把握重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整理。

培养归纳能力

15

图中有史:

展示有关战国时期经商的一组漫画。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带领读图,思考。

一同读图,感受战国商人经商的烦恼。

提问:大家说怎样解决他的难题?

增强趣味,从多种途径去了解认识历史

16

展示“统一货币”图、“统一度量衡”图

识图,了解不同的货币,认识到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必要性。

引导读图,使学生认识到统一货币(圆形方孔,今天有许多银行使用)和度量衡的必要性。

板书: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你知道古代度量衡单位与今有何不同吗?

加强直观认识。

17

古今对比:蓝球明星姚明身高226CM,体重125公斤。秦朝一位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请算一算,谁高谁重?

计算,了解古今量器的不同。

巡视,让学生认识古今的不同。

从多角度了解古今的不同。

18

展示统一文字图,

文字演变的过程图示。

识图,了解不同的文字,认识到统一文字的必要性。

巡视,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文字的必要性。

本课课件都是隶书。

板书上:3、思想文化:统一文字

加强直观认识,从全面角度了解文字的变迁。

19

古今对比: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何意义?当今中国和世界也有例似的举措吗?

思考,联系现实,学会古为今用。

归纳总结: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围绕与当今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展开命题――普通话、欧元

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

 

20

展示“焚书坑儒”图,你评我说: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这种作法是否可取?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否换来了秦朝的长寿?

古今对比: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你怎样看焚书坑儒?

展示归纳结果

思考,讨论,回答。评价: 

1、背景:刚完成统一

2、动机:统一、控制思想→巩固统一

3、手段:野蛮、粗暴

4、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造成文化的损失 

 

国家的统一不仅表现为政治、经济的统一,也表现为文化思想的稳定,如果在思想领域里出了问题,那最终也会危及到政权的稳固。秦始皇是深懂这一点的。因此,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这里面,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秦始皇焚书,并不是什么书都烧,像医药、占卜、种树的书没有烧,坑儒也不是是儒就坑,而是坑杀背地里批评他的儒生。由此可见,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权。

板书:焚书坑儒

引领学生对难点进行逐层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21

展示秦长城图

读图,认识秦长城的起止地点,和明长城的不同。了解它的作用。

提问: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统一,巩固边疆呢?在北方:对于匈奴的骚扰,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主要有三步,一是派蒙恬北击匈奴;二是移民充实边防;三是修筑“万里长城”。

学会读图。

22

议一议:修筑长城是秦朝抵御匈奴的重要举措,可孟姜女为什么要将其哭倒呢?

思考,归纳。

结合下一课的秦的暴政一起认识秦的作用。许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严重影响人民生活。

认识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3

展示灵渠的两幅图

读图,了解灵渠所连接的两条河流和两大水系。

解图,讲清在南方越族地区灵渠兴修的作用:促进中原地区与两广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使学生认识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4

展示“秦的疆域”图

读图,认识四个方位的边疆,认识到秦疆域的空前广大。

你看,秦北修长城,南至越族,秦国的疆域怎样呢?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培养识图能力。

25

身临其境:假如你是一位古人,你愿意生活在战国时期,还是喜欢生活在统一的秦朝?为什么?

展示“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小结)

换位思考,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由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看待问题。

26

自由空间: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

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

展示“提示”。

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着手准备。

在秦朝的重要作用中,秦始皇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若时间不够,作为课后拓展,着手准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