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男儿当自强》)
“自己的事自己干”,看到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师生对话,引出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新课
活动一:生活赛场
活动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1名学生参与活动
2)比赛项目:叠衣服、
3)评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质量最好的同学获胜
活动评价:谁做得最好?
教师小结: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二:故事续编
故事是这样的:有位学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
老师问: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找个好朋友一起编下去。
教师提问:这位大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活动三:展示自己自立的风采
根据课本35页的题目制作一个表格,在小组内展示,并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独自在家,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
2.你上学、放学用父母接送吗?
3.你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
老师总结: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
活动四:资料欣赏与思考: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条文内容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然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
14~16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思考: 原联邦德国为什么要用法律条文规定孩子必须帮父母做家务?
说一说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家庭和学校生活只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出家庭和学校,走进社会,经历风雨。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活动五:自由辩论
正方: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反方: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提示: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学生议论)
活动六:生活过关
创设情景:
1、学校要组织鼓号队训练,可妈妈担心参加鼓号队训练会影响学习,不让小雷参加,这让小雷感到很为难。他该怎样作呢?
2、小明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而这时同桌恰恰做了出来,小明应该……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小结
人生需要自立,让我们现在开始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吧。
反馈练习
1、《伴你成长》P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