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赛事,大气课例
——观陈积中老师《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有感
一周前,曾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省赛课的消息和评论;前日,闻讯赶来,现场触摸思品的深邃;见到了学科的大象,大气和精彩。这几日,在网上也看到了许多人的评论,虽褒贬不一,但百家争鸣,赛场上赛课老师逐鹿泰州,网上观评老师踊跃发言甚是感动。
听一天的课下来,被很多老师的课打动,其中之一就是下午第一节陈老师的课,听完之后有这样的感受:
1、立意,难以企及的高度。怎么看,永远是思品课堂应当把握的第一位要素。这个“怎么看”指的就是对授课内容核心词的解读。听完陈老师的这节课后,翻开自己的听课笔记,猛的发现自己记下了这样一些上课环节。导课;爱心赠送;授人玫瑰!;授人玫瑰?寻找余香;总结升华。我们看到这节课陈老师给出这节课的解读是:
核心词:授人玫瑰 手有余香
对核心词的解读:先是授人玫瑰,再是引导学生授人玫瑰是否会有余香,最后再是让学生寻找余香。
这样的解读就让核心词的立意上到了一个生活的高度:从圣人之言开始到生活中践行圣人之言,这节课就从单纯的知识教学上升到了发扬传统,内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
2、德育,心灵微妙的对话。思品是担任德育任务的学科,倡导学生内心深处迸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这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整个课堂上我看到了很多次螺旋式上升的设问——通过连环设问,让学生通过思考感悟到不同层次的知识;几乎完美的点评——通过及时的提炼总结,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对话的力量,智慧的分享;超乎寻常的小组掌控能力——让小组成为基本的学习单元,真正做到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生成,永恒不变的精彩。优质课堂总是会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和许多观课老师一样,我们都能感受到这节课在预设上下了大工夫。其实,除了预设而外,这堂课也不乏“意外”的生成。比如:意外的赠送处理——在导课的爱心赠物环节,当那名女生举起的粉红色铅笔没人要时,陈老师微笑的接过铅笔,大方的介绍了自己的儿子,极富感染力的接受了这样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爱心礼物;意外的现场连线——在“授人玫瑰?”环节,当网络传送出穆老师断断续续的发言时,陈老师更多的是现场的调控、清楚的提问、冷静的应对;意外的纸条反思——在“寻找余香”环节,当女生的发言仍然饱含委屈和难过时,陈老师先是安慰,后是发动全班学生助其寻找余香。
4、趣味,浓郁弥漫的花香。在陈老师的这节课上,作为观课老师,我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趣味性的地方。通过爱心赠物这个互动性的游戏,在课堂开始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进入了课堂,更点出了这节课的课题——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趣,既点题,又预热,是有意义的趣味。问题的趣——陈老师的这节课举出了大量的实例,这些实例有三个来源,身边的社会、身边的班级和身边的个人,这样的问题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遍性,既有思辨性更具趣味性,是有意义的趣味;媒介的趣——陈老师的这节课是一个大气的课,这个大气其中的一部分就体现在媒介上,从电子相册的恢弘开场到娱乐大转盘的激情滚动,从玫瑰的悄然绽放到flash动画的精彩演绎,共同构成了这节课媒介的趣,是有意义的趣味。
冷静审视这节课,扪心自问,竟有这样的一些思绪:
1、团队,也是一种力量。陈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了许多老师的分工,南京思品学科的教师团队建设,在外展现更多的是赛课教师当主角,团队教师是主力。这样的团队是所向披靡,极富力量的。
2、解惑,也是一种精彩。直面真实生活,直面真实情境,展现真实的困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的真诚,理应是思品课堂的题中之意。
3、真情,也是一种教育。爱是课堂源泉,真情是课堂永远要挖掘的因素,作为思品教师就要像陈老师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忘道出自己心中的真诚。真诚在,真情自然生。
4、理智,也是一种感动。思品课堂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但是在通往真善美的道路上,有许多扭曲真善美的生活困惑。理智的东西最能打动人,作为思品教师,也应当像陈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追求理智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