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政治

对思想品德活动课堂学习的实施研究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01-13

对思想品德活动课堂学习的实施研究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与他人”、“我与国家社会”为主线;融和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个专题,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题,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优秀品质。为此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内容,创设了大量的问题情境,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显著特点。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活动课堂的功能,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喜欢和追求。

活动课堂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相比,活动课学习表现出更多的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的特点。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活动课堂学习的重要价值。本文仅从活动课堂学习的实施方法和活动课堂学习中应关注的问题两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活动课堂学习的实施方法:

1、活动课学习要选好课题,做到有的放矢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其活动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设计部分要素。要真正地将课堂活动学习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而不是流于形式,作为组织者的教师,选好适合活动的课题是关键。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课题都适合用活动这一形式的,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既容易激发学生课堂活动学习的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关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教学中,我列举了以下课题,让学生进行活动课学习。

1上网查阅城市区域噪声标准,现场收集噪声,到闹市区录下各种噪声。观察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了解公众对噪声的认识,政府及机关部门控制噪声的举措。结合自己平时的感受写一篇控制噪声的小论文,或一篇有关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

2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有关的考察报告,提供给本市环保部门制定规划时参考。

3调查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全班汇总后就水资源危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合理用水的建议向全市中学生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书。

4全班同学讨论人类应怎样解决淡水资源危机问题,怎样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怎样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的浪费?怎样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怎样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活动课学习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当好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和思考。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甚至失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而活动课学习,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一些可能性和假设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的空间。教师不是放弃责任,而是更多地准备背景知识和材料,以便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活动课学习适用于每一位学生,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课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和层面也不相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选定了以活动课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活动课学习之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这种学习方法重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而改变了原来的一直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学习状况。因此,活动课学习重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只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活动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间断地激发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愿望。课堂活动学习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探究的过程——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可能遭遇的挫折、失败,甚至要接受可能花了很多时间的研究却一无所获的结果。但这样一个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帮助的经历和过程却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八年级第一单元“如何与父母交往”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开展手抄报制作评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选择优秀的手抄报在年级组橱窗展示和表彰;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发挥学生个性的作业。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鼓励学生以多样性来设计,如自我资料发现,确定分析问题;自编题目,自己解答;设计漫画来表达正确的认识;以小论文、剪报、小品等方式表达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活动课学习要体现方式的多样化,做到常改常新

提到活动课学习,我们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答疑或学生搞一些相关性的社会调查。活动课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调查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活动、进行活动与收集资料、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活动的过程应渗透到教材和教学活动的不同部分。例如,我在讲古代中国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时,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查阅史料,收集我国古代在数学、农学、天文学、医药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指导学生配上插图和个人的见解与体会,以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向全班甚至全校展示活动成果。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务实、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在法律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制小论文竞赛”及“法制手抄报评比”及“学校周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活动能力。

活动课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新课的教学运用活动课堂的学习是首当其冲,但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方式,还不妨考虑一下复习课、习题课,若内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活动课学习,会使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不再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而会产生一种由于探究而带来的成就感。

4、活动课学习要注意科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活动课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注重评价学生课堂活动学习的成果,更注重学生课堂活动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它不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凭一份考卷来决定某一位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作为活动课学习的教学评价,我经常采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此外,活动课学习的评价更要提倡一个“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给学生提供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导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课学习的反思。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活动课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训练学生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完成对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训练,淡化思维结果追求的做法,会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活动课学习的评价必须趋向全程化、多元化和弹性化。

二.活动课堂学习中应关注的问题:

1、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活动课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因此,真正的活动课堂学习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过程的安排。

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活动主题。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课堂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过程。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这样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所以,在活动课堂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和活动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活动课堂的学习中,要努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情实感。允许有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结论。也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甚至允许暂不作结论,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探究性的问号。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去,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求解答。在学生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面对学生这些有别于他人的观点、探究方式时,教师应多问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课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好!”以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顺利的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活动。

思想品德课实施活动课堂学习,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接触生活实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这一切的学习和实施,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都责无旁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