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政治

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校级课题申报表

来源:

浏览量:405

发布时间:2012-06-20

编  号

 

学 科

思品

姓  名

唐金龙

年 级

初三年级

课题名称

在初中思品学科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课题组

成 员

唐金龙、祁先春、杨清平、王存贵、王荣仙、蒋琴、李蕴

电  话

15951939846

电子邮箱

Tgl1970@126.com

关键词界定及

课题名称解读

关键词: 思品学科、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策略

课题名称解读:

1、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特征:本校初中部全体学生。

2、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通过思品学科中三个年段不同侧重点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实践、质疑、创造等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思品学科发展和对我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

3、初中思品学科自主学习。每个学科都会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是具有初中思品学科特点的自主学习,借助思品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思品口头表达、思品阅读、思品质疑等三个阶段的具有初中思品特色的自主学习。

4、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自主学习方面有很多,可以是对其自主学习内容、背景、意义等方面研究,本课题研究侧重策略研究,为培养思品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方法,用方法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提取方法,有利于一线老师开展课题研究,更有利于以课题研究指导一线教师教学。

课题的理论依据或相关政策依据

 

(1)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乐于质疑问难是积极思维的表现。中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凡事都爱问为什么,鼓励学生质疑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因此,在中学阶段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思想品德课上“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个体能更好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和经验不能解释新事物、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对原有结构进行修正和扩充。总之,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使教学从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发展。

(4)元认知知识:就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的认知过程与结果的各种因素的认识。其中包括有关学习对象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材料方面,主体应当知道,材料的性质、结构特点、呈现方式、新颖性及其分量等因素都会影响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

(5)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a、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b、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c、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d、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因此,自主学习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课题研究的

背景及意义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清醒地知道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3、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要求

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品德的学习改变传统式的被动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知识,主动提升能力等自主学习。

4、我校学生在思品学科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比较低,在思品学科学习中表现为被动的死记硬背,面对新课改下的思品学习无从下手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依据这些孩子的特点,结合思品学科特点,想策略,模方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

鉴于以上所述,在我校开展初中思品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新课程要求,符合南京市思品学科推广的体验式教学要求,有益于我校学生思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做好初中思品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具有重要价值。

 

课题研究

的内容

1、我校学生在思品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拟对包括我校学生对思品学科认识、已存在的学习能力、还欠缺的能力在内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对思品学科欠缺自主学习能力的成因进行分析。作为涵盖整个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的任务是尽可能多的发掘问题,以期与其它子课题良好衔接,与教学相结合。

2、初中思品学科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围绕我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基本规范训练、激励学生参与以及分阶段整体推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等方面,拟进行以下研究:

(1)初一思品学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规范训练策略研究;

(2)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品学科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中;

(3)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思品学科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4)探寻思品学科口头表达能力的独有特点,归纳其特色训练策略。

3、初中思品学科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以初二思品学科课本自主阅读养成为着手点,对我校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研究,包括:

(1)探寻初中思品学科阅读方法研究;

(2)初中思品学科中教师有效点评机制与阅读效果关系研究;

(3)在思品课堂有效开展阅读训练策略研究。

4、初中思品学科培养学生质疑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以初中思品课堂学习为着手点,围绕初中思品课本,培养学生能质疑,会质疑。具体包括:

(1)在思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学生质疑活动的策略研究;

(2)在质疑中培养思品学科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3)在思品学科质疑能力培养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4)探寻思品学科特点的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

过程及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调查对象予以填答,从而了解调查对象自身的状况,或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使用本方法旨在了解学生对思品学科认识、已存在的学习能力、还欠缺的能力在内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对思品学科欠缺质疑能力的成因进行分析,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运用行动研究法,解决思品学科目前面临的各种发展问题,特别是提高学生思品学科质疑能力,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达到解决问题、改变行为的目的。因此,它是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方法。

3、案例研究法。广泛征集、搜集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科学研究的规范要求将教学案列进行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对象内选取较为典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从中挖掘研究对象在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探寻初中思品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的个体差异性。

 

课题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

2、第二阶段: 初步研究

具体实施各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完成各课题的研究任务。

3、第三阶段:中期总结,完善深化

收集、整理第二阶段的各种研究数据和资料,形成初步成果,并反思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总结,进一步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以深化课题研究。

4、第四阶段:深化研究

按照调整后的研究重点,向纵深发展,实施课题研究。

5、第五阶段:全面总结,课题鉴定(2011年7月—2011年月10月)

课题研究的条

件及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一群积极进取的一线教师,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者一直奋战在一线,常和学生在一起并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利于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3)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常反思,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4) 研究者对教育学、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相应理论大胆尝试与创新

2、预期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动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调查结果明确和对策具有操作性);

(2) 相关论文一篇。

(3)个体研究案例

(4)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学校意见

 

 

备 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