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建邺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青年教师研习班活动在南师附中邺城路初中举行。本次活动以“初一新教材大单元教学实践分享”为主题,活动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观摩《凝聚相处之慧》研究课

南师附中邺城路初中的刘威老师,带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的第5课时《凝聚相处之慧》展示课。本课以“智慧启航、智慧探寻、智慧汇编”三个环节为主线,系统引导学生在情境分析与反思中提升与人交往的智慧。
首先,智慧启航环节中,学生分享了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讨论本单元学习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交往方式。通过对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示范与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明确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深化对交往智慧的理解。
接着在智慧探寻环节中,通过三个情境故事探讨了与人交往中的挑战与抉择。第一个情境围绕友谊的变化,学生反思时间和距离对友谊的影响,学会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友谊的变淡和维系。第二个情境讨论了网络热梗的影响,学生意识到适度使用网络语言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友谊的原则性和面对消极友谊时勇敢放弃的必要性。第三个情境通过黄旭华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抉择,理解忠孝两全的深刻内涵。
最后,智慧汇编环节中,学生对整节课进行反思与总结,凝练出与人交往的智慧要点。教师通过寄语总结升华,强调交往智慧不仅服务于当下的人际关系,更将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和成长道路。
第二部分 聆听《遇见更好的自己——思政教师成长路径之我见》讲座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周智宁老师,为青年教师带来主题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思政教师成长路径之我见》的讲座。周老师就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进行了以下分享。

第一,主动意识——专业发展的前提。周老师强调青年教师要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这样才能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收获快乐。第二,课堂——专业成长的摇篮。要把每节课当作公开课去准备,并且好课是不断被磨出来的。教师要坚守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凝练自己的教学主张,要以拥有自己的代表课为目标。第三,学习——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周老师谈到“教师要采用以自学为主,同伴互助为辅的学习方式”,并为我们提供了六种学习方式:读书、钻研报刊杂志、网络教研与网络学习、珍惜外出学习机会、听课、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看不同版本的教材、读点“闲书”。第四,反思与写作——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要掌握恰当的反思方式、选择正确的反思策略,在反思中将经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第五,自我规划——专业发展的航标。周老师围绕认识自我发展阶段、认识承担的角色和自我特征、分析自我现状、确立自我目标、寻找专业发展路线五个方面,为老师们的自我规划提供指引。第六,积累——专业成长的垫脚石。通过建立我的文档、教研组资源共享完成材料等方式不断积累,凝聚实力。第七,机遇——专业成长的助推器。研读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先进教研组、市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标准,做好相应准备,时机来时,方能抓住机遇。
最后,周老师分享了教师生命发展之生涯规划的“四字诀”——教好书、育好人、多读书、多写作。
青年教师研习班活动圆满结束,但成长之路永不止步。愿老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在教育之路上绽放光彩,为学生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共同书写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