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 超 同 学 专 访
11月23日中午,未到约定时间,却远远地望见他已等候在约定的地点;当我们在鲁迅纪念馆前见到匡超时,那一刻,他自信的笑容绝对与轻狂无关。笑容在冬日的阳光下更显得灿烂,话语飘荡在流水苑的四周有了一种温暖,谈笑之间,更显匡超本色。
一贯优秀,并非偶然
Q1:你觉得自己之所以在学业上成功和能力上优秀,是因为先天聪慧?运气好?还是后天付出的努力比常人多?
匡超:首先大家说的成功,肯定是有一定的运气的,纵观人生路上是很多的偶然。就我发展来看,我的环境是相当宽松的,父母给予了我许多的条件。但是机遇是公平的,要想把握住,还是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两者应该是兼备的。
Q2:你有没有最喜欢的一门学科?不太感兴趣的一门?为什么?
匡超:就成绩而言,应该是没有偏科的。但要是说学习的话,化学有点让我头疼。个人觉得,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知识比较琐碎,要记很多。呵呵,其他都挺感兴趣的,希望这不要得罪我的化学老师。
Q3:在学习上给予你最多支持和动力的是谁?
匡超:最大的应该归功于父母。我的父母从小到大给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理念。譬如说,这次我被炒得有点小热,父母就告诉我一定要淡定要低调。在失败时,他们牵引我走,在大红大紫时,他们提醒我要保持37度,这对我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插问:那据你所说,和父母的关系一定很好,你有没有叛逆期?答:呵呵,我至今还是叛逆期。我们的思想一直在抵触,毕竟我们是两代人,有对立的一面。但我们会尽量用交流化解,可以互相彼此尊重,互相包容理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还有我的同学,他们都很强大,我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闪光点,是他们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Q4:网上搜索到关于你最多的评价就是:“文科中理科成绩最好,理科中文科成绩最好”对于这么牛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
匡超:我认为我的文理都不错,但是我觉得有点夸大的成份。
Q5:你是住校生吗?
匡超:是的。我高二出去住过一年,但现在和高一都是住校的。
Q6:我相信你的自主规划能力一定很强。因为我也是住校生,我觉得时间有时不太够用,想听听你对时间的安排,比如放学后。
匡超:首先是把要做的事情做完,比如吃饭洗澡。其它时间比较有弹性,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来安排。自习时,可以看喜欢的书籍。我个人认为附中还是很宽松的,就看你如何汲取了。我觉得住校生有一点好,就是提前被迫的独立了,不仅是行为上更是心智上。如果你想为未来进行良好的规划,千万要好好把握这些弹性的时间,要自己考虑自己安排。我觉得遗憾的就是没有好好利用附中的图书馆,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好好把握。
把梦想放在手心
Q1:请问你有没有考虑过未来的职业?
匡超:一直在考虑,但一直在变。我希望未来能够别被固定住。人的一生能够追随自己的内心,把淡然和激情结合在一起。无论从事什么都有好结果。
Q2:你会考虑出国吗?你对学生使者出国回来后就不愿参加高考,一心出国有什么看法?
匡超:我本科肯定还是在国内念,研究生可能要出国。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做法是能够理解的。我希望大家有一种民族共识,读书不仅考虑到自己,要考虑到社会和民族。
Q3:报纸上说你质疑了北大的教育体制,你当时是怎么想到了问这个问题?
匡超: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了很久了,我想借这个机会提一下。我觉得大家对这个问题看得太重了。透露个内幕,当时北大副校长一进门就对我们说不要再给北大唱颂歌,他希望我们对北大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我当时是受到气氛的影响,总而言之,我是很欣赏北大的这种先锋姿态的。
记者手记:
光 芒
一皱眉,一微笑,那青年的自信洋洋。
一举手,一投足,那青年仿佛能抓住一切光。
这青年就是我们南师附中的骄傲——高三(1)班的匡超。
他聪明,他思维敏捷。没有任何的偏科,门门课程都能发挥自如;
他成熟,他坚持不懈。能够争取一切属于自己的机会,提前独立,一个人闯荡;
他幽默,他谈吐风趣。在他口中,一句句名人名言仿佛施了法,那么生动有理;
他淡定,他沉着深刻。在成为第一个校长实名制推荐人选时冷静前行;
他包容, 他理解他人。于父母常常进行思维的碰撞,不经意擦出了火花,在理解中绽出迷人的光彩;
他爱祖国,他心系社会。面对各种社会、国际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可能自己的出生包含了某种使命感”成了他最大的勉励。
瀑布旁,古树下,青年静静地站着,面朝阳光,高昂着头,谁能知晓着身躯里还将喷薄出多大的能量!
望着青年离去的背影,留给我最深的是他独特的个性和浓浓的“以天下为己任”责任感。这是南师附中的脉。
我祝福他,愿他在人生的旅途中踩出一道道坚实而又斑斓的道路。
阳光总会洒在这条道路上,一片金光。
(供稿: 南师附中记者团 曹雪莹等)
同窗眼中的匡超:
智慧与豪气并存
在南师附中,匡超是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省招夏令营第一天晚上,他以别具匠心和激情澎湃的即兴竞选演讲毫无悬念地赢得了班长席位。第二天当发现他就是传说中大幅领先第二名的入学考试状元时,我们都有钦佩不已。很快,匡超更多的才华不断地展现出来。
他在历次大考稳坐年级第一,他在数理竞赛班名列前茅,他汪洋恣肆的考场作文一次次成为范文,他在英语课上的流利发言震惊四座,他在演讲比赛中豪情万丈,他成为校级活动的首席执行官,他领导班委捧回学期末全部奖项,他成为模拟联合国社团的中坚力量,他在戏剧表演中光芒四射,他在国际文化节上大秀架子鼓,他在球赛胜利后诗兴大发一挥而就……南师附中从来不缺数理天才、文史才子、外语精英、学生领袖和活动先锋,可这么多重身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还是狠狠地挑战了我们的接受能力。我们曾私下想象,挑选学校的各方面的精英组成一队,以每人的专长车轮战匡超一个人,鹿死谁手都很难预料。可见以一个人的力量击败匡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多同学将此归因于造物不公,因为实在很难想象匡超怎么分配他的时间。他显然没有比我们起得更早,也不见他睡得更迟。经过了两年我们才明白,他的效率远远高过我们。自习课他永远心无旁骛,一节课能完成多门课业任务。门外传来一声巨响,他总是那唯一一个不抬头关注的人。他把别人下课闲逛、吃饭排队、上自习前聊天的时间用来做两道竞赛题,背一篇新概念英语或者看几页书。然而珍惜时间的他在某些方面又格外大方,比如他一点都不介意在期末考试前花一个星期的晚自习制作班级申报奖项的材料,或者为流行舞大赛整整排练一个周末。在时间的分配上,他有自己的见解。他的学习更多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所以在那些远离考试的日子里,他不会像我们一般松懈,考前也不像我们那样紧张。附中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也让他能按自己的意愿来分配给竞赛题集、奥巴马演讲、徐志摩诗集和毛泽东传的时间。不过,考虑到很多不眠不休的人也只能成为某方面的专才,他能有如此惊人的成绩,过人的天赋和良好的基础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不过,虽然匡超的理科成绩为他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乃至保送资格,我以为使匡超之所以为匡超的是他的人文情怀和公共视野。附中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办学目标——培养有坚定向上价值观、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当代社会精英和未来社会领跑者。在这个鼓励自由思想和积极讨论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收获良多,包括匡超。然而越是充满理想的人,在现实面前往往越痛苦。在我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一步步去适应社会时,匡超却很执着。附中“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他那里格外深厚。这或许由于他鲜少失败的经历带给他的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感。我很欣赏这种执着,我相信一个社会前进的动力来源于那些为理想而不断奋斗的人。作为他的同学,我衷心祝愿他的理想能带他走向成功,能帮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我也希望这个社会能给匡超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让他充分挥洒自己的才华。
(供稿:南师附中高三1班 刘京菁)
一个自信的行旅者
匡超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上课的内容他已经掌握,他会选择利用课上时间去学习其他知识,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不在听老师上课,你经常可以在语文课或英语课上听到匡超激情四溢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匡超也是一个遇事果断、绝不拖泥带水之人。他一般做题比较快,但若遇到一些“偏题”、“怪题”,他如果细想几遍没有思路,他会立刻放下此题,不去多想。而在日常班级事务中,身为班长的他,遇到一些困难时,往往快刀斩乱麻,果断处理。匡超很懂得去调动每个人的力量来建设、管理班级,他常常首先将学校下达的任务分成几大块,然后交给几人专门负责,他便负责协调各方,最后将几人的工作成果合并。
匡超确实很理想主义,特别是进入到高二后,他甚至有些沉迷于对人生的思索,高二物理竞赛复赛前,我同他一起去参加南京大学办的赛前辅导班,在上课之余,他就经常同我讨论他对于人生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想,他对政治历史等文科内容十分感兴趣,高二以来,你经常会发现他在读《二战揭秘》之类的图书。他也乐于向人们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尤其在班会、语文课上,匡超经常借题发挥,并且滔滔不绝。
在我的眼中,匡超十分自信,甚至有些“猖狂”。仍记得一期由他撰稿的黑板上,他写道:“尧是人,我也是人……×××保送了,×××保送了,匡超也能够被保送。”个中洋溢着的,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青春朝气。
(供稿: 南师附中高三1班 施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