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数学教研活动暨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反思性学习:初中生分享问题解决思路的教学研究》推进会
借助信息技术,助力课堂,2024年10月15日,建邺区叶旭山、黄玉华工作室的成员兰礎彤和秦淮区钟英中学刘文洁老师在我校开展”整合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市级主题活动,老师们借助Geogebra工具,赋能数学教学,为学生打造动态的数学课堂。
参与本次活动专家有江苏省苏科版教材主编鲍建生,南京市数学学科研训员王红兵、秦淮区数学研训员王平、建邺区数学研训员金敏、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李亚琼老师。建邺区和秦淮区的全体数学老师参加本次活动。金敏老师主持本次活动,活动供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钟英中学的刘文洁老师从一张现场的学生照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旋转》,从一把三角尺开始研究,让学生感受旋转概念的生成。课堂中,刘老师借助Geogebra展示,通过各个“盲盒”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各种性质生成,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Geogebra去探索、合作研究发现图形的旋转的性质。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的兰老师在学生学完全等三角形后,开设的《探索“边边角”》全等的再研究主题,学生们通过在Geogebra上自己动手操作模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进行适时引导,进而探索发现“边边角”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类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发现在相等的角为直角、钝角、锐角不同情况下,三角形可以继续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用“边边角”证明全等。巧妙的把图,模型,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数形结合。
张洁老师带来了《技术支持下的数学任务设计》的精彩讲座。张老师通过Geogebra从几个案例:三角形的确定、图形的展开和折叠、二次函数中各系数的值的变化,动态感受图形的变换,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学生更能够感受每一个知识的生成。
侯志豪老师通过几何画板,向我们展示了,两次的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可以转化成一次图形变换特例的研究。侯老师借助几何画板动态的感受,一次平移+一次旋转、一次平移+一次翻折、一次旋转+一次翻折可以由一次图形变换得到,接着给我们一些留白:改变变化的先后顺序,是否结果又不一样?
苏科版教材主编、华师大鲍建生教授借助两位老师的实例,深入解读了2024版苏科版教材各设计的意图,解读《旋转》这节课原本设置的位置和意图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思想。接着鲍建生教授介绍了新教材的修编思路,并对七年级新教材的主要变化及其背后的思考做了深入、详细的解读和说明。
南京市数学研训员王红兵老师首先对两位老师的精心设计给予肯定,指出如何借技术为数学课堂助力。王老师强调,我们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大胆的放手,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奔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