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师培训

建邺区特殊教育教研中心组本学期首场活动暨南湖第三小学百校千师手拉手活动成功

来源:南湖三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0-29

10月28日,基于教育评估的个别化课程建设现场会在南湖第三小学举行,这也是建邺区特殊教育中心组成立之后本学期的首场活动。泉州市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代表、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教师代表、建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巡回团队和建邺区相关融合教育学校教师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特殊教育研训员张新、建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万学婷、南湖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光华到场,活动由南湖第三小学副校长夏敬球主持。

首先进行的是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课例展示。本次活动设计了语文和数学学科各有一节课,凸显教育评估背景下的课堂调整。第一节课是由持证资源教师孙梦园执教《小小商店》。本节课基于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原则,课前老师对孤独症特需学生进行功能性评估和学业评估,分析其个体认知、行为、感官、交往、情绪、沟通等方面以及现有的学业能力水平进行课程调整设计。因为特需学生能力较好,更多的是采用跟随学习,同时给孩子独立展示的机会。孙老师的课上运用 UDL 通用学习设计理念,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使特需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

第二节课是由江婷老师执教四年级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通过具体实物图片,理解古文含义,利用动画解说形式增强理解能力。可以说整个教学设计的意图通过提供更多的视觉、触觉和动觉等信息通道,使课程的呈现方式由单一的视觉呈现转向多渠道的信息呈现,采用的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课文的朗读上做文章,采用小组合作、同伴交流、影子教师帮助等方式,在友好氛围中探讨“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设置一定的环节让特需学生可以参与,而且愿意参与。说课环节,孙老师和江老师围绕特需学生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的设定,分别介绍了设置特需学生的课时目标及为特需学生融入课程的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意图。

夏敬球副校长进行了《基于教育评估的语文、数学课程调整》为主题的学校融合教育工作汇报,详细介绍南湖第三小学作为江苏省融合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千校联盟校、江苏省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基地首批联盟校的推进工作。从融合教育基本情况、师资力量的配备、融合教育的理念和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精准评估,锁定特需儿童关键能力”“课程设计,促进特需儿童向好发展”“教师培训,基于循证实践积极参与”三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夏校长的汇报让大家对南湖第三小学在融合教育工作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活动间隙,各位教师代表在资源教师的带领下,一同参观了南湖第三小学的资源教室。主要划分为办公接待区、档案管理区、学习训练区、康复运动区,以满足随班就读各类型学生的特殊需要;配备康复器材,有平衡脚踏车、体适能训练器等,通过感统训练,训练前庭觉、姿势控制能力,提高孩子的感统协调能力。

此次建邺区融合教育工作现场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区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也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爱无“碍”,大家表示将不遗余力地呵护特殊需要学生,继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打破“普”与“特”的边界,始终追求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特需儿童通过融合教育也能绽放美丽!

(供稿:田思琪 夏敬球 编辑:夏敬球 审核:杨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