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
——《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小学生版)读本首发式
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南京这座城市,仿佛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承载着时代的遗痕和故事。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南京这座“母亲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4月7日,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建邺区教育局和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共同承办的《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小学生版)读本首发式在我校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勇、市政府副市长、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孙百军、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白清泉、市政府副秘书长戴兴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经地生、市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项晓宁、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柴耘、《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读本主编,原市人大副秘书长,原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晨、建邺区委常委、副区长伍洋、建邺区教育局局长、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吴坤明、区教育局工委书记肖东,市教育局有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德育干部。高淳桠溪中心小学的教师代表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读本介绍
《读本》编写组成员、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副校长、江苏省教育名师缪青校长为同学们作导读。缪校长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我们的家乡——南京,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如同一本厚重的书,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仔细地品读。《知我南京 爱我中华》这本书就是小学生品读南京的一本重要的读城指南。
专家导读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系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教授从南京的历史、地理、文学为我们讲述了南京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创新的城市,他鼓励大家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午朝门前话兴替
中华附小的同学在高燕老师的带领下读了这本书,今天他们在现场向大家汇报了他们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与认识,看,他们来了——
文脉悠长诵金陵
孙权迁都建业后,使得南京成为了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此开启了南京六朝古都之路,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南京,成为名家荟萃的“文学之都”,深深地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中华附小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南京的诗歌,感受南京的文化底蕴。再陆健老师的引导下,舞台上的学生用诵读的方式带领大家领略了金陵城。
宝船扬帆威名扬
满怀诗情画意,穿过天下文枢高高的牌楼,我们来到风光秀丽的扬子江畔,620年前,宝船从南京出发,郑和七下西洋,让中国了解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在张颖老师指导下,郑和下西洋的场景又一次展现在众人眼前。
街头巷尾寻遗韵
100年前,在南京浦口火车站,有一抹背影,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亲情的厚重。朗诵者身着传统服饰,以深情的语调、动人的表演,将南京的历史故事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娓娓道来。他们的朗诵,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古老的南京城,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王莺老师的艺术指导,用秦淮遗韵带大家重回南京古城。历史悠久的南京,将她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留在了文字记载中,还融进了她的大街小巷里。当我们漫步在这些街巷,就仿佛穿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琵琶声悠扬动听,宛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以琵琶为媒介,将中华文化的韵味和南京的城市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家国情怀铸灵魂
李成南老师将家国情怀用力量和音效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南京经历多次战火,却总能涅槃重生,愈发坚强。南京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家国情怀,也铸就了这座城市的钢筋铁骨和英雄灵魂。听——炮声隆隆,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此,南京翻开了新的一页篇章——
领导赠书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陈勇部长、市政府孙百军副市长为学生代表赠书。
历史是民族独特的记忆,文化是民族流淌的血脉。亲爱的同学们,期待你们也来一起读这本书,去感受南京非同寻常的城市个性和魅力,思考作为南京娃的时代担当。相信阅读完这本书,你会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国家,也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