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师培训

问学硕果累,银杏不负秋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中华·秋”劳动问学周展示活动纪实

来源:中华附小

浏览量:29

发布时间:2024-12-03

问学硕果累,银杏不负秋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中华·”劳动问学周展示活动纪实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一直秉持“儿童问学课堂”理念,在教育部课题“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引领下,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主线,在劳动教育中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五育”有机融合,开发了“春华·秋实”劳动问学周课程。此课程分别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实施,让学生在问学活动中经历整个春天和秋天,充分感受节气变化、传统习俗、文化传承带来的劳动体验,是结合校本资源,实现劳动育人的一种新尝试。

11月29日,学校举行秋季“中华·秋”劳动问学周成果展示活动,旨在通过呈现儿童问学理念下劳动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样态,为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提供思路和参考。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奚松,南京市劳动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正高级教师刘权华,南京市教研室教学管理部主任王少峰,建邺区教育局工委副书记肖大明,建邺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徐萍,建邺区教育局小教科杨丹,高淳桠溪中心小学副校长唐春珑,南京市中华附小书记、校长胡江碧,南京市中华附小副书记、副校长赵爱珍以及南京市小学劳动教育中心组成员,建邺区各小学劳动教育老师和高淳桠溪中心小学领导及教师代表

活动共分为成果展示、课堂呈现、校长致辞、故事分享、主题讲座和专家点评几个环节——

成果展示

活动伊始,来宾们先在“问学园”游览欣赏了各年级的成果展示:一年级小朋友们将自然的馈赠——五彩斑斓的种子,一一摆盘,热情讲解;二年级学生巧手编织,将落叶幻化为轻盈的树叶扇子,轻摇秋风,引得客人老师们爱不释手;三年级学生发挥创意,变废为宝,点亮一盏盏独具匠心的彩灯,照亮秋夜;四年级学生探索无患子的奥秘,不仅亲手制作环保肥皂,还编织出精美的手链,主动佩戴于客人的腕间;五年级师生共制桂花香囊与桂花蜜,香气袭人,甜蜜了整个季节;六年级则以柚子为媒,创作出一件件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让秋天的果实绽放出新的生命力。这场“中华·秋”劳动作品展,是孩子们与自然和谐共舞的生动写照。

课堂呈现

本次活动,学校精心安排了两节别具特色的跨学科和劳动课堂展示,分别是张起宇老师执教《清洁“无患”——洗手液里的数学》和吉昱祯老师执教《“无患”勿忧——制作酵素洗手液》。

张起宇老师的课堂用无患子制作洗手液,是小学数学与劳动跨学科结合的有趣实践。学生们通过测量无患子果实与水的比例,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动手制作洗手液,锻炼劳动能力。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吉昱祯老师利用上节课对无患子洗手液研究过程中出现洗手液保质期短,液体发霉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学习制作无患子酵素洗手液的方法和步骤,解决洗手液不易保存问题。吉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正确选择、运用合适材料,尝试设计洗手液制作过程中的必要工具,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乐于思考、勤俭节约的劳动习惯,激发学生对环保清洁产品制作兴趣及环保精神。

南京市教研室教学管理部主任王少峰对两节课进行了总结点评。王主任高度评价道,这两堂课充分展现了“真问题、真情境、真参与”的教学特色,这正是项目化劳动实践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他强调,学生们在这两堂课中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不仅深化了学科知识的理解,还成功地将高阶思维与有效行动相整合。

校长致辞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胡江碧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表示,劳动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秉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构建特色劳动教育体系,开发了“春华·秋实”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跨学科教学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本次劳动问学周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此次劳动教育现场会,将会成为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宝贵平台。希望与各位教育同仁共同携手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路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故事分享

建邺区劳动教育中心组成员、中华附小教导处沈军副主任为大家带来了《银杏林里的那些事》劳动教育故事分享。沈主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为大家讲述着在银杏林这片生动的课堂里,孩子们的故事充满了探索与惊喜。从春日里好奇地观察鸟窝搭建,到老师们灵感迸发,将孩子们的问题融入跨学科课程。夏日,孩子们精心照料的小草莓意外“失踪”,引发了一场关于喜鹊饮食习性的探究,跨学科学习在自然的引导下变得生动有趣。秋天,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老师们巧妙地从“春华·秋实”劳动问学周中选取素材,让学生在劳动中思考、提问,使跨学科学习变得轻松高效。语文团队更是将劳动问学周的素材搬上区级教研舞台,赢得广泛赞誉。银杏林不仅是孩子们释放天性的乐园,也是老师们灵感与智慧的碰撞之地,每一天都上演着关于成长与探索的精彩故事。

主题讲座

学校赵爱珍副书记开设主题为《问学,让劳动教育有深度》的主题讲座。赵书记通过丰富的案例、图片等,从逻辑推演、实施路径、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她表示,中华附小积极践行潘文彬校长提出的“儿童问学理念”,依托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化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理念的实践研究》,构建特色劳动课程。学校借助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以儿童问学周为阵地,融合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具有劳动素养的学生。具体举措包括:制定劳动清单,明确教育目标;设立“春华•秋实”劳动问学周,让学生在问学活动中感受劳动体验;多维度实施劳动教育,并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实现校家社共育;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细化劳动课堂过程性评价表,让学生在多维度的评价中学会反思,收获能力。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专家点评

活动最后,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奚松,南京市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南京市教学研究所科研员、正高级教师刘权华和建邺区原综合实践教研员周洪妹对本场活动进行点评。

1.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奚松

奚副所长表示,今天的活动让他见证了中华附小在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方面探索出的三条创新路径:一是与该校特色“问学课堂”模式的深度融合;二是校本化课程的自主开发与实践;三是实现了校际间合作的突破性进展。

2.南京市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刘权华

刘教授对本场活动中展示的“问学之劳动、问学之课堂、问学之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两节课程生动诠释了学校秉承的“上、新、和、问”校风和学风,进一步彰显了学校“问学”办学理念的独特魅力,使得劳动教育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特色。

3.建邺区原综合实践教研员周洪妹

周老师认为今天的两节课实现了真正的学科融合,实实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整体的活动已经不局限于课堂,而是看到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让教育已经发生,融进孩子们的生活。

随着专家点评和现场互动提问的结束,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中华·秋”劳动问学周展示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也为与会嘉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参考。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儿童问学课堂”理念,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劳动素养和全面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学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劳动之,硕果累累,银杏不负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