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新课堂” 深化儿童问学课堂
——中华附小开展南京市“金陵好课堂”校本经验展示活动
春潮涌动,思维碰撞,3月21日上午,南京市“金陵好课堂”校本经验展示活动在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举行。全市各区相关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学习。“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旨在全面深入推进全市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化小学课堂改革过程中,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区域性实践探索的新主张、新方略。
进行校本经验汇报和展示的两所学校都是“金陵好课堂”首批实验学校,一个是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团队,另一个是南京市秦淮区游府西街小学的“亲密交融的‘同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团队。高淳桠溪中心小学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设计了专题讲座、课堂观摩、主题沙龙、新书发布、专家点评等多个环节,旨在让全体与会老师在学与思中深度体验新课标引领下的新课堂。
专题讲座
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赵爱珍副校长首先带来《儿童问学课堂“问-学-教-评”一体化实施的策略与路径——金陵好课堂”建设的校本化表达》主题讲座。
赵校长的讲座主要围绕“行”与“动”两个字展开,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儿童问学课堂”的行思之路:儿童问学课堂的实践探索,强调儿童出场,以“儿童问学”理念重塑人本化对话维度和交互方式,由学生的问题开始,并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生成新问题的过程中推进,通过“问-学-教-评”一体化的实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的知识、观念、方法不断完成知识、思维和方法的建构,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金陵好课堂”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校尝试进行学期纲要制定,以使课程实施结构化,教学设计结构化,进一步完善“儿童问学课堂”。赵校长以四年级下册例谈学期纲要制定,她表示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该先制定学期纲要,然后依此进行单元设计,进而形成课时教案,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有效教学。只有教师拥有这样从“一学期”的视角来看“一节课”,从“课堂”走向“课程”的视野格局,素养型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形成,学科育人才能真正落地。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吴霄老师以《以“同学课堂”研究引领“金陵好课堂”建设的落地与转化》为主题开设讲座。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同学课堂”通过课堂主体的回归、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什么”更加清晰,让“怎么学”更可操作,让“学得怎么样”可以看见。让课堂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经历学习过程,进而塑造出亲密交融的“同学课堂”样态,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关怀、支持与帮助、生长与提升,从而更加幸福地拥抱未知的未来。
亲密交融的“同学课堂”探索与实践,从关注“评价”到关注“课堂”再到关注“整体建构”,学校在深化支持教育的行动中不断探索。未来,游小将继续在以“支持儿童成长”为核心的育人框架下,以“金陵好课堂”实验项目为引领,探索高质量学校教育的创新路径,进一步助力教师养成“支持”习惯,全面关怀儿童成长,彰显学校育人成效。
课堂观摩
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两节现场授课,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戴琰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海上日出》一课。
戴老师深入运用了“儿童问学课堂”的教育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学工具三件套,引领学生在两个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解。在循序渐进的以问促学中,不仅促进了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深刻感悟到如何按顺序地叙述变化以及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法。最终,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习作技巧,更体会到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奇观的独特魅力。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裘瑞老师的五年级习作指导课《形形色色的人》结合精心设计的同学单和环环相扣的同学活动,充分运用小组交流和展示汇报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和精选能够体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
同时,裘老师打通了课内外的链接,将本单元课本中所学描写人物运用的“小妙招”迁移到自己的习作表达中,让学生有法可循、有话会写。整节课妙趣横生,学生的精彩发言和当堂的成果呈现,赢得了在场老师的阵阵喝彩。
主题沙龙
课堂展示结束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查静、查莉敏、金宏敏、朱勤筱、吴霄、裘瑞、应倩、柏雪等老师就如何突破小学语文习作“同学课堂”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沙龙研讨。参与教师以裘瑞老师的课例为先导,对“同学课堂”的特质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分享交流了“同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不同于常规小组合作的创新之处和独特成效。经过研讨,“同学课堂”促进学生个体的反思和发展,让学生相互协同的持续主动学习等方面的特征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新书发布
今天活动还有个特别的环节,举行了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教学名师、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团队核心成员时珠平主任的新书《本真的学习》首发暨赠书仪式。本书是对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实施的理性思考以及其实践样态的全景呈现,它具体展现了学生在儿童问学课堂中勇敢质疑、自由言说、展示才情、大胆创造、快乐成长的学习样态和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梳理、选择、转化和运用。
专家点评
最后,江苏省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倪鸣老师做总结发言。她再次强调了“金陵好课堂”建设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行动的起点是梳理自己的研究轨迹;第二,行动重点是提炼指向课堂的关键指征;第三,行动的终点是建设可供借鉴的优质资源。此外,倪特还希望老师们能够认真思考“大与小”和“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即不仅要关注一节课,更要关注这一门课的体系和深层内涵;要有“先立后破”的心态和“有立有破”的智慧。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
砥砺深耕,屡践致远。
本次教研活动意义重大,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和共同提升的平台,同时也为老师们在后续教学中构建“新课标·新课堂”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无涯,“研”不尽,愿我们奋楫前行,学思兼并,成就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