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2014“引智培训”小结
金中实小 刘晓莹
炎炎七月,我参加了江苏省暑期引智培训。为期十天的培训即将落下帷幕,
此刻,这十天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盘旋:我们与来自澳大利亚的教师Barbara零距离接触,聆听外教的课堂教学,对西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们畅谈中西方生活差异,介绍各自的文化特色……十天的培训,我们获益匪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西方教育对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关注,做到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Barbara非常巧妙地将这一点渗透在培训活动中。
每天Barbara都会将当日的培训大纲板书到黑板右侧,以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犹记得第一天上课的时候,Barbara做完自我介绍后,让我们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有人说好奇,有人说紧张……Barbara告诉我们,我们此刻的心情恰好就是学生在英语课上的感觉,学生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不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安排,如果将学习内容板书出来,会缓解学生的焦虑感。就是这么一件微小的事情,带给我深深的触动。在教学中,我们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何曾从学生的角度来体会他们对未知的担忧和紧张?而Barbara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和善的交流,清晰的板书来舒缓学员的情绪,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加以采纳。
Barbara每天为我们设计不同的主题与话题,安排不同的活动让大家围绕话题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并巧妙地将教学技巧融入其中,同时也锻炼了学员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每次在话题讨论之前,Barbara都会以自身为例,先给我们介绍一番,做好充分的语言铺垫,再让我们说。比如,在介绍家庭生活的时候,Barbara展示了自己的家庭照片,从生活、工作、兴趣爱好、照片的拍摄背景等方面介绍,再让我们介绍,这时候大家就知道说什么,如何说,就都可以积极参与进去。仔细想想,平时教学中我们偶尔也会抱怨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没有做好示范与铺垫,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从学生的水平和角度思考问题。
除了教师的示范与铺垫,想要缓解学生的焦虑感我们还可以采取小组活动,让学生从组内说英语过渡到公开说英语,循序渐进。比如,有一次Barbara让我们Rotation conversation,大家分成两大组,围成里外两个圈,面对面坐下来,每个人会抽到一个话题,一分钟限时说自己的话题,先是内圈人员表达,然后是外圈,接下来交换话题,外圈人员统一左移一位,大家开始新一轮的表达。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说的少说的慢,吞吞吐吐,感觉一分钟好漫长,可是越到后面越流利,时间好像都加速了,以至于结束后很多学员还是意犹未尽。Barbara总结说,如果让大家直接抽到话题,轮流当着大家的面来表达的话语言输出量肯定有很大的差异,而放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的焦虑感就会降低,就会滔滔不绝。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活动。
在培训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外教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善于根据学生对多元智能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学习多元智能的时候,Barbara先将我们分为三人一小组,每一组要阅读材料学习掌握一种智能,再重新整合成三大组,将自己学到的讲给其他成员,在这样的分组活动中,因为大家都必须开口,都有任务,所以参与度特别高,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讲解、反馈。结合自身情况,我们也知道了自己最突出的智能是哪一项,Barbara趁热打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了验证,果然大家的差异性一目了然。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各具特色,各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差异性,要丰富多彩,要统筹兼顾。Barbara介绍了很多国外新颖的教学活动,很多适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小组活动、游戏、歌曲、小韵文等,令我们耳目一新。
总之,这次培训给我们每位学员都带来了收获和成长,我会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在新学期我会将这次培训的收获应用在教学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