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引智培训心得——从开始到结束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戴月
2017暑期美术引智培训很快就要接近尾声,我此时正一遍一遍的翻看着培训中完成的作品,和组员、老师们的合影照片。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想着即将到来的离别,我思绪万千。在此,我以个人的视角回顾一下培训中的所见、所感、所思。
一、从陌生到熟悉
一开始我们都很担心,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会给我们和这位外教老师之间带来沟通的障碍。但当我们见到风趣幽默的罗伯特老师之后,他细致的讲解与示范,富有创意的启发指导,还有穿插在课堂中的互动小游戏,很快打消了我们的疑虑。下面我就来说一说通过和这位外教老师短短几天的相处,带给我的启发和感悟。
二、从游戏到学习
1、从正立到倒置
罗伯特老师的课总是从一个小游戏开始的。我们来听听他这次的游戏规则吧。“同学们先猜一猜这是什么?”“这是倒着的维尼小熊”“非常棒!我们今天就尝试画一画倒着的形象。”同学们听完罗伯特的要求哈哈大笑起来,不仅仅是因为倒着的形象总显得那么滑稽有趣,更是因为在传统的美术授课中,可从来没有老师提出过让学生倒着画的奇怪要求。很快有同学发问了“倒着画出来的形象不会很难看吗?”这次轮到罗伯特哈哈大笑了,他自信的边分发纸张边回答说:“试试吧,快试试吧,不试试怎么知道!”
大家将信将疑的拿起纸画起来,罗伯特则在一旁提示:“首先,不要把这个人当做人来画。把这个复杂的造型分成小块,想一想每一小块的形状,再把小块们组合在一起。”大家在听完罗伯特的讲解后,都想快点验证一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很快大家就得到了答案,大家都兴奋的把完成的作品倒置放正展示给罗伯特看。罗伯特更是兴奋的像个孩子,他说“一定要尝试着做一做,你看,你们画的多棒!”
大胆尝试,勇敢打破思维定式。这就是我们和罗伯特第一天接触时,他教会我们的。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放松了许多,也大胆尝试了很多我们没有做过的奇怪又有趣的事情。
2、从局部到整体
罗伯特老师下午的课程会从美术作品鉴赏开始,他会向我们介绍一些经典作品背后的趣事,并由这一系列作品引出我们要学习的新课程。比如今天,罗伯特老师选择了梵高的《星月夜》。“我们今天来换一种方式临摹梵高的《星月夜》。我刚刚说到,笔触、色彩与构图是这幅作品的最为独到之处。但是今天我并不需要梵高的星月夜,我需要的是你们每一个人的星月夜。”说着,他发给我们每个人一张小纸片,我接过小纸片,发现上面只有一些抽象的点相面。很快大家又疑惑起来“这是星月夜吗?”罗比特补充道“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的表现方式临摹我给你的小纸片上的简单图形。我非常期待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样子。”噢!大家立刻恍然大悟。
有了之前的种种尝试,这次的作品大家表现方式丰富大胆。有用油画棒的老师,有用水彩的老师,还有用黑白装饰的老师。作品完成后,大家带着小纸片纷纷寻找自己身边的那一幅画,相邻作品的作者尝试着拼接组合画作。其中,有很多找错位置的作者,拼出了许多种有趣的组合,大家都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了。
最终我们的作品变成了一幅巨大的《星月夜》,被罗伯特老师粘贴在一面墙上。这些作品的颜色、表现方式相差很大,而且每位老师的作画风格也是各不相同,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因为整幅作品的构图不变,每幅作品缩放比例相同,这些作品又通过造型自然的衔接了起来。星月夜中流动的气旋,闪耀的群星,朦胧的月色,都在不同人的笔下得到了诠释与理解。当这些庞杂的信息汇聚在一起之时,带给观赏者的是目不暇接的震撼。
国外的教育通常会给我们留下尊重个性的印象,但其实在这幅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恰恰是最后的拼接组合部分。因为画作存在上下颠倒的问题,且最终组合的画作面积巨大,必须要大家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期间我们像摸索拼图一样,拼错了好多次,每个小纸片拼接的结果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作品的样貌。但最终,当每一幅作品都找到了自己宿命的位置之后,大家在感叹之余,更多的是体会到“不同”所带来的强烈感染力。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的作画风格对周边甚至整个画作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然而也正是自己的与众不同,才使得作品丰富多变、灵动有趣。在与他人碰撞融合之后依旧要坚持自我,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是罗伯特老师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3、从平面到立体
在完成了绘画课程之后,罗伯特老师开始了他的立体手工课。我们的画笔被换成了铁丝和硬纸板。欢乐的小组合作开始了。
上午,我们制作了钢丝画。罗伯特先让我们尝试用一条线画出你对面的人。最终那条曲折的线变成我们手中拧动的铁丝。因为铁丝独特的材料特性和机理,我们做出了许多有趣的形象。“抓住特征!”罗伯特老师说道。“突出表现对方最特别的地方。”最后我们为作品涂上了鲜艳的颜色,并作出了相框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这是一次最开心的作业展示,大家都深刻的了解到,原来在对方的眼中,我是这么有特点的人呀。
上午的欢乐刚刚结束,下午的纸板拼插模型课就开始了。我们组决定做一只大恐龙。用十字穿插的方法做出了底座和腿,又加上了身体,长脖子和大脑袋。我们的恐龙显得有些摇摇欲坠,站立不稳了。罗伯特老师为我们找来了订书针加固,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涂色方案。很快,一只凶猛又不失呆萌的恐龙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制作期间,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借鉴。共同解决了很多诸如重心不稳,支撑面加固等难题。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大家常常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灵感。我们大恐龙的瓶盖眼镜,威风凛凛的卡纸背帆,尾巴上参差排列的骨板和锋利的牙齿,都出自我们小组人员制作时脑海中不断迸发出的小灵感。看到我们制作出的身长几乎达到2米的大恐龙,我们都激动的和这位曾经的统治地球霸主合影留恋。合作共赢,捕捉灵感。这是罗伯特的手工课给大家的启发。
三、从开始到结束
其实,在我开始撰写这篇心得体会时,我们的培训已经要接近尾声了。我们和罗伯特老师,从陌生到熟悉,和组员之间从彼此磨合到默契,从开始的踌躇疑惑到最终的感谢与不舍,这次从西方到东方的文化交流学习之行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心灵成长与感悟。罗伯特老师说:“虽然他的中国之行结束了,但我们之间的学习交流不会结束。他会把我们的作品,我们带给他的感悟和惊喜分享给全世界更多的人。”
理无专在,学无止境。在通往未知的道路上我们还要走很远很远。所幸我们有名师指引,有伙伴陪同,在追寻知识的道路上,从这里出发的人既已开始便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