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不远万里远道而来的Dawn老师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物理课堂体验,今天是课程的第三天,今天我们接着讨论:“牛顿三大定律”。总体的感受是:让学生“知其然,但不一定要知其所以然”。因为了解到Dawn老师给我们教授的课程在美国是初中生的学习难度,对于牛顿三定律,只要求学生充分地动手体验和感知就可以了。
一、知其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
三天的课程下来,我们最大的感受是:美国初中学段对物理的要求确实不同于中国。以“制作投石器”为例:Dawn老师先详细介绍了器材的种类和数量,然后发给学生一张简单的制作说明书。接下来学生小组讨论制作方案,亲自动手组装,多次实验,然后再根据实验情况讨论改进方案……最大的感受是,留给学生的时间非常非常充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去改进。最后老师让每组比赛看谁制作的投石器让物体飞行最远!比赛的过程往往是课堂的高潮,每一位老师此刻的身份是学生,每一位的脸上都充满了孩童般喜悦、期待的神情,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天性吧!这样的课堂可以将每一个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起来!比赛结束以后,Dawn老师给Winner发了奖品,同时也给Loser发了奖品,一切都是那么的平等,那么的欢乐!
关于这个实验涉及到了什么物理原理,老师只是简单地说了:“牛顿第三定律,第二定律……”。至于具体怎么解释,并没有说起。老师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怎样可以让物体飞的更远?学生们通过讨论发现:发射的速度、发射的角度、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一切结果的得出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因为每位学生都亲自试验了,而不是仅凭想象。
反思我们的教育,对于每个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必须非常严谨地表达出来,然后对应去解决某一类题型。同样一个实验,美国课堂追求的是: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然后期望的是一场头脑风暴,对与错无所谓,优与劣都没关系,每个孩子都敢于去思考去尝试,这样的模式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二、生动的板画,自由的风格,严谨的态度
几天的课程下来,Dawn老师的课堂还有一样深深吸引着我们这群学生。那就是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板画,比如truk、bicycle、电灯泡、液压泵……,活灵活现,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象! 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想学习Dawn老师经常用一些简笔画,漫画表达我们的物理问题、物理思维。
下午研究“小车滑行距离问题时”,Dawn老师依然采用比赛的教学方式,各小组已经将测试过的小车调整、改进到最好,然后我们一起去室外比赛。由于太阳很毒辣,我们有几个学员穿上了防晒衣,还有人建议找个阴凉处比赛,结果Dawn老师不假思索,席地而坐。于是我们大家蹲的、坐的、站的各种姿势都有,没有谁再关心太阳是否毒辣。老师将课堂搬到了户外,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自由但是有序。
我们注意到:每一次的比赛,Dawn 老师非常讲究公平公正,各种实验条件尽最大可能做到一致,学生们对条件的一致性也非常在意,我想这就是我们中国式题目当中高频出现的“控制变量”思想,将这种思想渗透在实验中,而不是通过题目来强化,真正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态度。
、
(作者:丁琳,金陵中学河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