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美好教育”为追求,积极推进教师教科研成长,为参与课题申报的教师们量身定制科研计划,并提供专家指导。遵循“确定选题—明晰概念—构建框架—专家指导—形成文本”的申报流程,老师们在明确研究目标、深化理论研究、优化研究方案中,寻找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学会如何结构化地撰写课题。以“有组织”的课题申报,提升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力。让我们一起走近南京市、建邺区个人课题主持人,一睹他们的风采。

市级课题主持人风采
陈雪莹
课题题目
闲暇教育:UbD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致力于将UbD理论融入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建立一个以学习成果和评价标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清晰界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针对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不足、跨学科学习成效不佳等问题,本研究探索基于UbD理论的跨学科学习框架,以优化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同时,研究闲暇教育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效率;最终,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祝琳婧
课题题目
基于朴素语文教学观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动动笔”随堂作业的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致力于深化朴素语文教学观,通过优化“随堂作业”设计,丰富其理论体系,为小学语文教学及跨学科学习提供实践样本。“随堂作业”注重“以人为本”,确保适时、到位、可见、有反馈,旨在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它还着眼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心理负担。课题探究了作为教师反思和学生个别辅导依据的“随堂作业”,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促进教学计划调整,实现针对性辅导,逐渐助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区级课题主持人风采
袁哲
课题题目
跨学科视角下的第一学段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引,以数学、科学、信息科技等多科跨学科学习为核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解决为学习途径,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以第一学段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为主体的体系,积极开展“综合与实践”的跨学科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运用跨学科的思维培育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的认知水平,进阶学生对真实问题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徐杰超
课题题目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致力于探索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全面素质发展提供坚实支持。体育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实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融合。课题研究旨在发现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力求构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融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估融合课程对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
郑榕
课题题目
责任与合作:小学低年级“种植小达人”课程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以种植劳动课程为核心,以实践操作与体验学习为途径,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责任意识和合作能力为目的。构建以“种植小达人”课程为主体的体系,积极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在真实情境中劳作的能力,培育学生对劳动的认知能力。本课题是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完善,助力校本课程HUI种植板块体系化、科学化。通过种植,学生直观了解植物生长,体验劳作苦乐,培养学生责任感、尊重生命和自然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孙苗苗
课题题目
小学低年级生命德育视域下的“寓言剧场”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生命德育视域下“寓言剧场”的实践活动策略。这一研究围绕如何通过“寓言剧场”这一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载体,有效地融合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道德、情感、心理等多维度的发展。通过对“寓言剧场”实践活动的策略探究,明确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同理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陈丽娟
课题题目
积极交往视域下小学英语阅读课堂即时评价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旨在丰富拓展小学英语阅读课堂即时评价理论与原则;有利于构建积极交往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堂即时评价模式,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模式和范本;探索出英语阅读课堂即时评价的策略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在积极交往下形成美好的人格与幸福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
谷嘉雯
课题题目
核心素养导向下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以核心素养为背景,深入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量感现状,旨在建立和完善量感领域的相关理论,为低年级小学生量感的培养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区分数和量的概念,还能促进他们在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等其他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提升,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量感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此外,提高教师对学生量感培养的认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丁伯松
课题题目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过程性评价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不仅作为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研究,更关注学生掌握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实践研究。通过对学校低年级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了解低年级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课题研究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出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合适、合理的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顾及学生个体差异性。力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完善与提升的机会,使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丹丹
课题题目
支持学生差异化学习的学习单设计在小学中段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发现了在小学中段科学教学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显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设计差异化的学习单,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董晨
课题题目
南京地标性景点融入小学中低段美术教学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基于南京地标性景点融入小学中低段美术教学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专注于南京具有代表性和文化意义的地标性景点,旨在将其特色元素与小学中低段美术教学相结合,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趣味性,将南京地标性景点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南京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增强其对南京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认同。
滕国庆
课题题目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信息科技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研究价值
本课题致力于将大概念理论,应用于小学信息科技单元教学中,旨在构建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面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孤立、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弱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以大概念为纽带,设计跨学科的信息科技教学单元,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课题研究,期望能够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竞争力。
刘甄
课题题目
“寓教于乐”唱游教学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研究价值
本课题旨在探索和实践一种寓教于乐、唱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段音乐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包括“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景表演”和“发现身边的音乐”。其中,“趣味唱游”和“情景表演”属于游戏形式,突显了游戏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与前运算阶段之间,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具有兴趣性和直观性特征。音乐游戏能让学生感受自由和愉悦,积极创造,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学校始终坚持科研立校,把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带来真改变。课题研究不仅是教育教学进步和创新的驱动力,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知识探索的关键路径。
真理的追求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而“个人课题”的研究,正是这条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在接下来两年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深耕教研沃土,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让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受益、学校品质提升的过程,让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学生、教师和团队。
(供稿:陈雪莹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