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榕,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建邺区优秀共产党员、建邺区数学学科带头人,现担任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二附属小学一(1)班班主任,任教数学学科。
在学校“以爱育爱,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下,郑老师秉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滋养下绚烂绽放。
l 关注习惯养成,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南外河西二附小成立于2021年8月,目前只有一年级学生。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学校设计了“爱心小印章”、“爱心小奖卡”、“爱心大奖状”和“十佳儿童”的四级评价体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用“爱心小印章”点赞孩子在各项表现中的点滴进步,当集满10个爱心小印章以后,孩子们可兑换“爱心小奖卡”,当孩子们集满20张小奖卡的时候就可以兑换到“爱心大奖状”。在整套评价体系中,所有学科所有老师全员参与,统一标准,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关注。课间护导、做操排队、外出社会实践等等,老师们都会抓住教育的契机,从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各项细节。
面对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郑老师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每个儿童的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尽力做最好的自己。结合正在研究的关于“规则意识培养”的德育课题,郑老师创新性地在班级施行了班级岗位责任制,她认为班级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班级中的每个角落、每件物品都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因此把教室里的每块地方都建立责任区,划分给每个孩子,要求全班的每一个角落时时刻刻都保持整洁状态,每天不设值日生,每个孩子都是班级卫生的责任人。郑老师手把手的教每个孩子打扫卫生,悉心指导孩子们扫地、拖地、擦黑板、搓抹布、对齐桌椅、挂衣服、整理图书等等,每一个劳动细节都认真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必要的劳动技巧。
班级岗位责任制的施行,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会了对集体负责任的同时,自身的劳动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l 扎实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品格提升
为帮助一年级的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也结合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及养护活动,在班级门口建立植物角,鼓励孩子们挑选各自感兴趣的花草做为养护对象,通过结合科学课堂上“感官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名称、生活习性等养护关键要素,制订养护计划,形成走廊养护记录。通过语文的口语交际和班级学生针对植物名称、生活习性介绍、自己的养护做法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表达。利用课间时间对自己的绿植进行照顾,并设计专属“养护印章”,指导学生在记录表中做好观察、浇水、除尘等盖章记录,把走廊绿植养护做到实处。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郑老师通过班级岗位责任制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学会自主劳动和班级服务性劳动。学校组织了劳动技能大比拼,专门对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了考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围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需的劳动技能,特别设计了劳动通关卡,共分为七关:整理抽屉、书包收纳、扫地、擦桌子、系鞋带、挂衣服、绿植养护,让学生经历我学习、动手做、大比拼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情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有助于弘扬劳动精神,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了积极地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实现德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做中学,在劳动中感悟生活的智慧。
与此同时,利用劳动种植基地,结合目前的气候时节,学校在楼顶的劳动基地开展萝卜种植活动,并结合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孩子们普及植物的生长小知识,指导植物种植方法,用自己的双手照顾自己身边的植物,提升组员对植物和环境的爱护意识。郑老师结合班队会课,将小朋友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共同种植一块田地,课堂上孩子们认真讨论分工安排,给自己的菜地起名字,确定种植萝卜种类。美术老师结合教材内容“方方的世界”,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制作方形地插,小组合作设计,共同完成属于自己菜地的地插,全校老师也和孩子们一起绘制了大插牌。后期,美术学科将联手语文学科,共同进行种植绘本的教学指导。结合萝卜的种植过程与生长过程,数学老师结合目前阶段学习的数字书写和认数、找规律等学习内容,指导孩子们制作种植日历,记录当天温度信息。在萝卜种植项目中,老师们能够立足国家课程,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自主勾连校本课程,找到其他学科融合的生长点,在整个活动各个环节中,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l 开展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处处以重品质、重设计、重内涵为工作准则,结合“八礼四仪”的品德教育,筹划开展“小爱心的启学旅程”系列活动,安排了美妙校园游、八礼情景展、恩师点朱砂、萌娃汇报秀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在这场活动中收获了礼仪仪式,收获了感恩之心,更收获了爱。在入学仪式的活动中,郑老师鼓励孩子们做起了校园小导游,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参观和介绍校园。三个月的校园生活,他们学会了大胆自信地表达,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迎接家长们的参观。在多样化、沉浸式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有归属感与责任感,把自己和校园紧紧相连,用自己稚嫩的话语来诠释我们的文化理念——以爱育爱,共同成长。在爱文化的滋养下,在以德为先的设计中,我们不断带领孩子们进行跨学科学习,这场启学旅程很好地把德育、语文、数学、美术、科学、体育、劳动等融入其中,与舞台遥相呼应的作品展示区里,陈列着这三个月来孩子们通过跨学科学习的各项成果,有拼音畅想画、萝卜种植绘本、日历里的秘密、社会实践活动树叶入画等等,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向大家展示着自己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学校期末的游园会活动,采用多维度的测评方式,打破纸笔测试的传统模式,在情境中体验,跨学科整合,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必备品格,重视学生的实际获得,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养。以儿童视角为设计理念的情境游戏,采用各种游园集章活动,以“小爱心、迎新年、逛庙会”为主题,设计了“许心愿”、“赢祝福”、“诵诗文”、“画面具”、“拨算珠”等多项集章互动活动,如“套圈圈”,利用传统套圈活动形式,考查学生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几何形状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的勾连;“诵诗文”汇总语文教材中所有要求背诵的内容,以及本学期我们专门补充的国学内容,采用抽卡背诵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画面具”是结合本学期美术学习,融入传统虎头面具制作,再把数学认位置的知识点也融入面具的斑纹图案设计中,考查学生各学科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孩子们在层层闯关中体验到愉悦与成功,增强自我成就感。
在爱文化的滋养下,郑老师用自己对孩子春风化雨般的关爱,让学生在自我生长的无限空间中不断汲取爱的能量,共同发展,结伴成长,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