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学科教研

市、区语言教研组活动报道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1-16

2016年11月15日,南京市、区语言教研组在建邺区一幼奥体分园开展教研活动。活动由建邺区教研员吕亦枚老师主持,市、区语言组40多名老师参与活动观摩和研讨。
    本学期语言组围绕语言领域看图讲述活动的有效组织展开深入研究,陈玲老师和伍静老师老师分别执教了看图讲述《猴子过河》和《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两个活动各具特点:在选材上一老一新;在内容上一中一洋;在执教的风格上一个亲切活泼,一个娓娓道来;充分展示出两位教师深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猴子过河》中教师在“引入新经验”环节,提供笔,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标记,一个小小的调整,体现出教师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自由表达的教育理念。《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则以情景表演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让幼儿表演性的讲述也是对原先“感知图片”环节的创新。这两位教师的展示为其他教师在设计类似活动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新思路。

    集体教学结束后,教研组老师们进行激烈的活动研讨,围绕“讲述活动的核心经验”、“观摩给我的启发和活动的优化建议”两个话题,大家各抒己见,针对每一个活动都提出了全面的见解和建议。最后组长李漫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希望员能更多关注如何利用看图讲述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关注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指导和积极回应;关注教师与幼儿围绕图片展开的深度对话。

     经过现场及线下QQ群的研讨活动,老师们明确了看图讲述活动的核心经验以及组织策略,相信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一定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附件:IMG_20161115_091853.jpg


附件:QQ图片20161116163811.jpg


附件:IMG_20161115_093221.jpg


附件:20161116155101_1.jpg

 

市、区语言组第一次活动评析

2016.11.15

《纲要》中的指导要点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少数孩子,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侃侃而谈,但大多数孩子是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说话的主题或一幅图画,使他们想说、敢说、有话说。看图讲述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活动,它是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

针对陈玲老师执教的《猴子过河》、伍静老师执教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两节活动,市、区语言组的老师们给予了以下评析:

一 、在教案设计上遵循教学基本策略

两位教研课老师在教案的提供上,十分的规范,步骤清晰,第一步骤: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第二步骤: 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第三步骤: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第四步骤: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二 、在选材方面发展幼儿讲述经验

今天两节课的教材选择都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形象,小猴子和鼠小弟。并且在选择讲述的材料上,认真分析,思考什么样的图片更适合组织看图讲述活动,图像丰富、主次分明、线索明确、图与图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让幼儿充分想象与讲述的空间。

三 、在幼儿经验把握上体现看图讲述核心经验

两位老师在目标的定位上都是依据大班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现有特点,幼儿语言内容的发展取决于幼儿已有的知识,幼儿的生活内容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选材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考虑教材对幼儿语言内容发展的价值,并作出明确的目标定位。

四、活动优化建议

1、在《猴子过河》活动中,“利用数字图标“这个教学方法可以调整一下,不单单局限一幅图标数字图标,可以发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四幅图标数字图标,这样可以很有趣,每个幼儿说的故事发展可能都不一样。

2、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活动中,连接词:先,然后,最后,需要进一步巩固新经验,邀请客人老师是好的,可以调动现场氛围,但活动环节是为目标服务的,本次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尝试运用连接词连贯的讲述图片内容。

3、看图讲述中可恰当运用多媒体放大图片,让幼儿更加清晰的看到图片的细节(环境、人物表情动作的变化等)利于幼儿的观察,表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