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扶到放 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内化
——教学《实验》一课教学反思
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柯欣
长久以来,我都有一个困惑,就是在《科学》课上,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仅仅是知识概念,还是经历一个实验活动。为此,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实验》一课前,我又读了一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于是,我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道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特点,能够区别两种实验,同时能够独立设计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
《实验》一课是一节总结课,课程放在六年级,其设计构建是建立在学生对三至六年级所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的前期积累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三至六年级的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假设、设计、实验过程以及结果记录、分析完全没有印象,是很难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知识内化的。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学生前期学习如何也不知道,所以我决定设计一个比较灵活的教案,如果学生前期学习是到位的,教学进行很顺利的话就将实验做完,如果学生前期学习不足,那就在这节课上补足,将实验挪至第二课时。
上课前,我和学生用简短的时间交流了一下,向学生发放了实验回顾单。看到学生的表情让我了解到学生对单子上的实验名称以及实验内容都很茫然,于是我立即播放了一段视频,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另一方面缓解学生的情绪。上课了,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实验经验不足,但反映还是很快的,也很聪明,分析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特点时也比较到位,在几个简单的提问的引导下,顺利总结出了两种实验类型的区别,并能够用这样的特点帮助归类。这样,解决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下面就是实战了,需要设计一个实验。理论有了,需要实践的时候到了,可能是平时没做过什么实验的原因,或者没有填写过什么实验报告,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设计的时候出问题了,特别是变量的控制这个难点问题。于是我每个小组巡视,帮助学生理清可变因素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来确定,如何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变量。这样虽然学生在这节课中没来得及动手做实验,但对实验设计时的思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设计实验,这也是一种提高。
一节课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科学教师的责任,同时让我找到了我一直以来深受困扰的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技能远比仅仅让孩子经历一个过程重要,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三年级开始有《科学》课,我们扶着学生一步步喜欢上实验,然后慢慢让学生学习如何自己设计实验,给学生个样板,让学生自己设计,直到六年级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确定适合研究的主题展开研究。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学生渐渐地将这些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积淀,这才是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