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参加了在莫愁湖小学的教研活动,认真聆听了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两节精彩的课。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吧!
精彩源于扎实。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一节科学的精彩,我想两位老师给我们诠释得真的很到位,扎扎实实才是真正有价值、高效的课堂,才是真精彩。老师的基本功扎实,高老师亲切的态度、间炼的语言,肖老师洪亮的嗓音、到位的指导,带给学生以清晰流畅的科学学习过程。课堂设计的扎实,没有花架子,切中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高老师的课,紧扣题旨,带着学生步步深入探索电池的奥秘。肖老师的课堂内容容量大,合理取舍,化繁为简,让学生自主开展对比实验。
科学立于生活。不论是高老师带着学生研究电池,还是肖老师引领孩子探究降落伞的秘密,都体现了这样的科学精神。电池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让孩子把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作为研究对象,从科学的角度去揭示其中的奥秘,让学生有内容可研究,有兴趣想研究,这就是从高老师课堂上所看到的。降落伞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物品之一,肖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点,在课的一开始用视频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指导学生来做模拟实验,弄清其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最后,肖老师降落伞研究中没有让学生计时对比,而是只用肉眼来比观察比较,这样的设计,我个人是很赞同的,显而易见的就没有必要过于繁琐吧,可是科学研究又强调事实说话、数据说话,关于这样的设计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自己就有了困惑,科学,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于人类,换个角度,我们应该讲求实用性,既然如此,在科学课堂上,尤其常态课上,一方面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似乎更应该追求一种简约高效,这种简约高效,我理解的一是内容,二是方法。内容上,我们的有些研究内容真的适当吗?有些研究内容对于现在孩子的知识水平太显而易见,他们还会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方法上,科学实证主义,讲数据,以事实说话,是否在每一个科学探究中都要如此强调处处紧扣数据,而花费大量时间呢?我们引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的研究高度毕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每个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应该也是有所不同吧?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