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后反思 中华附小 徐玉芬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4-10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后感


 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徐玉芬

    乘着公开课的东风,我的科学课也有幸与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各位老师在一起研讨教学设计。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不但让我发现了自身的闪光点,也找到了许多不足之处,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目的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奥秘,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认识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植物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及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我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收集能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但学生对于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的具体操作办法还是比较陌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不仅对植物有了实质性的接触,而且与植物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在营养繁殖中栽种植物的乐趣,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有两大主线,一是学习营养繁殖的概念——了解营养繁殖的特点——认识营养繁殖的优点——动手实践营养繁殖的栽培方法,第二条主线是渗入到第一条主线中的,认识一株陌生没有种子的植物——观察总结出该植物根茎叶器官的形态和生长特点——猜测该植物不用种子如何繁殖——揭示谜底,第一条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循序渐进,第二条主线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完成第一条主线的学习目标,环环相扣的同时,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提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课与三年级下册中植物相关的内容关联,考虑到事隔两年后,再加上学生并没有把科学课放到应有的位置,所以他们对三年级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了。因此本课的开头先把有关植物的一些基本知识提一下,主要提两点,一是植物的六个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是种子的作用。
在复习完旧知识后,再看本课的重点内容“利用植物体上的一小部分来繁殖后代”,根据这一总纲,再来看书上所举的几个具体例子,看看分别用哪一部分来繁殖后代的。在谈到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联想到了克隆技术,因此我在课堂上也顺便向学生作了介绍。课本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学生活动,在这里向学生介绍一下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让学生集体讨论,并指导学生进行自由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亲自动手学到新知识,增长新技能。科学课就应该是这样:让学生在亲自探究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在不断探究、不断思索、不断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到知识、增长才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学生对植物的无性繁殖方法或是听来的、或是看来的、或是从大自然中找到的,但听到的、看到的、找到的和亲手做到的是不一样的。怎么样才能解决无性繁殖栽培的重难点呢?我精心挑选了反映各种植物繁殖方式的视频资料,很好地解决了植物用根、茎、叶繁殖的具体操作方法,内容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和植物漫长的生长过程,孩子被深深地吸引了。片中形象直观地介绍植物用根、茎、叶繁殖的具体操作方法。录像的示范、指导,增强了学生对无性繁殖的了解,再经过我的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存在的问题:本课难度较大,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只在校园地用种子栽培了许多的植物,对植物的有性繁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了解植物的无性繁殖,但是此次公开课在江心洲小学,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凭借该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可以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尽管如此,限于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活动范围,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依然出现了学生前概念薄弱的状况,需要在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请教当地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问父母、与我到大自然中收集各种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学生和教师都要进行课外课内的充分准备,才能为学生学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