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小班赛课《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后反思 莫愁湖小学 李楠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4-12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后反思

                                        莫愁湖小学  李楠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这一课是五年级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

四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执教了这一课。徐玉芬老师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本节课,以解决具体植物问题的方式来导入课题,接着还运用了资料袋,记录表,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贯穿其中依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从做中学到了知识。而我们另外三位老师则是在“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下进行执教的,这三节课中都涉及到了繁殖多样性主要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但每位老师引导的方式和设置的问题都不太一样,最后学生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自己执教以及听了其他老师这一部分的执教之后,我觉得这一部分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给以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营养繁殖的优点;或者通过合适的资料袋例子让学生自学从中摸索,这样也许能达到更好的预期目标。比较这两种教学方式,我觉得主题下的教学能更好联系到学生的前后学习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紧凑。

在这四节课中,有三位老师都运用了资料袋的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一课的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前面基础不好的,更是难以理解。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资料袋来阅读既可补充学生的知识,也可避免了一个问题问下去全部冷场的情况。当然,资料袋的选择也有很多学问,我觉得我在资料袋的处理上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资料袋的内容过深奥,字数过多,学生无法及时把握;资料袋的形式太单一,不能更好吸引学生眼球,在汇报时,千篇一律的答案也显得枯燥无味等等。这些都是我今后在这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徐老师是在正常班级中上这节课的,而我们三位老师则是在小班化中进行的。我觉得小班化的教学使“关注每一位学生”成为了可能。我记得当时徐老师的课中有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起来回答问题,而在小班化教学中,基本上能达到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被老师点起来回答,而且在讨论,实验时我也常走到两边不常走的走道,关注到更多的同学。同样,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大班和小班中同样存在,但是,小班化的小组讨论更实在,每个成员有更多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说的多了,想法多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有时也许一些有意义的生成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我个人觉得,小班化的教学更能让学生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