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9.27南湖三小听后感 南湖二小 程路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9-28

 

2012.9.27南湖三小听后感

南湖二小  程路

第1节课——声音的产生:

此课是较为典型的科学课,有丰富多样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身边的科学。由于上课学生为三年级刚接触科学一个月不到的“新生”,所以很多科学的小组合作常规学生不是特别清楚,且学生年龄小,很容易受教师引导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常规课要特别从学生的常规抓起。在此深深的体会到小班化学校的裨益——学生数少,教师更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此面对三年级学生的初始科学课,教师宜先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主用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就是教师语言的准确性需要更多的元认知监控,避免传递给学生不准确的科学概念。

第2节课——制酸奶:

从课题上乍一看,原以为是场面热闹的学生动手活动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思考并发问,既体现了科学教学的深度,又不失贴近生活的幽默,教师语言魅力可见一斑。整个课堂的设计以细菌的种类、繁殖等为主线,设计了一个个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的活动,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和已经逐渐内化的教学行为。最后的制酸奶活动以教师演示为主,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生生之间互相进行答疑。这既替老师减负,又使学生能力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也暗示我们,教师有时候适当的犯犯傻,会让学生变得视角更多样、思维更开阔、反应更灵活。

第3节课——太阳钟:

此课的主要特点是教学环节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每一环节的设计都指向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真正体现了教学紧紧地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另外教师语言简洁明了,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清了看似复杂的道理,这正是质朴的功力。另外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也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用紧凑锻炼学生思维的实验设计的形式取代了热闹但时间上稍显冗余的室外实践环节,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采用生活化、儿童化的语言,关注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整个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此外,在课堂组织中,教师也适时的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的群体智慧,既培养合作的习惯又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