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及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一位老朋友,大家看看他是谁?
播放《大耳朵图图》出生的秘密
师:图图是妈妈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吗?我们一起在课堂上来学习(出示课题《我是怎样出生的》)。
视频时长四十几秒。这次赛课是上下学期的内容,学生没有前几节的铺垫,对卵生胎生还不清楚的基础上,考虑到借班上课给学生一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选择大耳朵图图第一集的视频引入,考虑到课的容量,根据视频内容,截取了四十几秒,引入课题。
二、新 授
(一)统计全班同学出生时身体指标
师:课前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出生情况的调查问卷(PPT中出示),完成了吗?
师:接下来请小组同学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我给每个组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PPT中出示)--小组出生情况统计表,请你们把小组同学的出生方式、出生时的身长和体重,以数字的形式统计出来,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明白吗?
表格就在你们桌上里,开始统计吧。
小组统计数字填入表格后,交给老师。
师:现在8个小组的表格都交上来了,我还准备了一张表格(PPT)---全班同学出生情况统计表,下面我想请2个同学帮老师统计一下,谁愿意?
请2个同学台前统计。
师:这2个同学统计的时候,其他人也别闲着,咱们小组交流下你们调查问卷上的三个问题(PPT),好吗?
小组交流问题:
1.妈妈怀孕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2.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
3.刚出生的我,是什么样子?
两位学生统计完后,师生一起看表格。
师:看到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实物投影)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道什么是顺产,什么是剖腹产吗?
师小结:老师告诉大家,顺产就是妈妈先要经过一阵阵的肚子疼,然后经由产道把宝宝分娩出来。而剖腹产是要经过医生的帮助,通过手术的方式:打完麻醉后,先把妈妈的腹部切开,再切开叫做“子宫”的地方,把宝宝取出来。
刚刚大家还发现我们班同学刚出生的身长和体重各集中在一个范围内,那你知道吗,其实不仅是我们班的同学,每个刚出生宝宝的身长和体重都有个正常范围值,也就是体重在3-4Kg,身长在50-52cm。当然也有在这个正常范围以外的,比如体重在4Kg及以上或身长在52cm及以上,我们称之为“巨大儿”,体重在3Kg及以下或身长在50cm及以下,我们称为“偏小儿”。这和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营养等其他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这是本课的第一个环节,设计成一个活动环节。本节课不是节实验活动课,这样学生没有什么参与度,考虑借班上班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设计了课前完成调查问卷环节,课上又让学生参与统计也锻炼了学生。也借用统计问题和数据了解顺产,剖腹产,巨大儿,偏小儿。
(二)交流出生前后的有趣问题
师:好,看完表格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下刚刚的三个问题。第一个:妈妈怀孕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师小结:看来大多数妈妈在怀孕的时候,都是不舒服的,是吗?
师:我们接着说说第二个问题吧---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
师:看来每个同学在做问卷的时候,向自己的爸爸妈妈咨询的很详细,非常棒。那老师想这样总结:在我们刚出生时,妈妈是“痛并快乐着”,你们同意吗?
师:还有一个问题,谁愿意来交流?---刚出生的我,是什么样子?
师:恩,看来每个同学刚出生时各不相同,但都蛮可爱的。老师也准备了几张刚出生时的宝宝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PPT展示刚出生时的宝宝照片。
这个环节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初步了解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并通过第三个问题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三)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
师:(由上看照片后过渡)刚出生的宝宝很可爱,那你知道这么可爱的小生命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吗?
学生试答
师:你的课外知识还蛮多的。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定认真地看哦,注意听里面的讲解,看完后比一比,谁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播放视频
师:大家看的很投入很认真,眼睛睁的也越来越大。我们一起来回忆下吧。你知道每个生命在最初叫什么吗?受精卵。
师:说的非常好。这个受精卵是由2个细胞共同组合而成的,你知道是什么吗?精子 卵子师板书。
师:受精卵继续发育,又被称为什么呢?
师:对的,叫做胚胎。那你知道胚胎要在妈妈体内的什么地方,住上好长一段时间吗?子宫。
师:是呀, 那提到子宫,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胚胎中在子宫这个“家”里吸取营养,慢慢长大,我们又亲切的称它“胎儿”。在此过程中,胎儿又会发生很多的变化,想不想看看?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概念教学。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了解生命的开始,了解生命的形成。了解了受精卵,精子,卵子,胚胎,子宫,胎儿的概念。通过视频来突破这个重难点,并通过视频的末尾引入到下一个环节。
(四)了解胎儿的逐月变化。
师:接下来,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胎宝宝的变化,但之前大家要做一样工作: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样三份资料(出示),请大家自己先默读熟悉下,然后我们再一起学习?
默读文字资料。出示PPT胎儿的生长图片
师:读完了吗?老师这有5张生长发育图,请将它们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个顺序?小组讨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习到这你还有哪些疑问?老师给大家再看段视频。板书(280天,婴儿)。
师:我们刚刚看到的是一个生命平安顺利诞生的过程,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并不一定每个生命都能这么幸运、这么顺利。我们都是从那么小的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在母亲的子宫里暂住了10个月,生下来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弱小,这之间有任何环节出现了闪失,生命将不复存在,甚至连妈妈,都有一定的风险。所以说,孕育一个健康的生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珍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生命,对吗?
通过资料的学习,让学生图文并茂的了解胎儿的发育过程,并通过教材的第二块内容来加以巩固,学生将通过大小,毛发,姿势等来判断发育时期的顺序。再通过视频来加深印象并通过视频的结尾来引出婴儿,再引出珍爱生命的思想教学。
(五)体验负重活动
师:我们一起再来看刚开始统计的表格,刚刚已经学习过,每一个生命即将诞生前,平均体重都在3-4Kg。胎宝宝周围还有胎盘及羊水,这些都占到一定的重量,据计算,这些都总重量大约5.5Kg(即11斤左右)。
请同学负重背上重书包,在教室里1、走一走。2、弯腰捡记录纸。3、跨凳子。注意安全
师: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刚刚几个同学只是在教室内走了走,如果让你吃饭、走路、上厕所、睡觉都背着,24小时不离身,又是什么感觉呢?
师总结:是的,在我们出生前的一段时间里,妈妈就是这样背负着我们24小时不离身,确实很辛苦。
师:继续看表格,我们班有21个同学是剖腹产出生的,举手示意下。
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妈妈肚子上有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是妈妈手术后留下的疤痕。
大家有没有手被刀子划破的经历?能跟大家描述下吗?
师:同学们真是记忆犹新,看来真的很疼。那你觉得你出生时,妈妈疼不疼呢?
师小结:虽然生宝宝剖腹产的时候打了麻药,没有任何感觉,但等麻药过去之后会非常的疼。
医学家把疼痛分成了10级,级别越高,代表疼痛就越厉害。曾经测量,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妈妈,疼痛达到了8-9级呢。
师:除了怀孕的辛劳,生产时的疼痛,妈妈就轻松了呢?来看视频。
体验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来感受妈妈的辛劳,要求学生负重并模仿孕妇走路时的姿势来加深感觉。考虑到教室的问题将这个环节改成了六名学生,参与度小了,就让学生全班离开回班时全班再来负重来体会。加入生产时的疼痛,产后的哺育,进一步体会妈妈的辛劳,让学生知道并从心里知道感恩。
三、总结及升华
师:这节课,学习到这,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很多收获,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看你今天最大的体会或感受是什么?(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相信要是你们的妈妈听到了,一定也非常的感动和欣慰。除了妈妈的辛劳,爸爸呢?
你知道每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是什么时候吗?
母亲节是5月第二个星期天,父亲节是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师:是的,老师希望上完这节课后,能给自己的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懂得感恩了,好吗?
伴随音乐(感恩的心)下课,学生负重回教室。
知道爸爸妈妈的辛劳,让学生通过一个拥抱,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学会感恩。
板书: 我是怎样出生的
精子
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卵子 (280天)
五(1)全班统计
我的出生方式 |
我出生时身长(厘米) |
我出生时体重(公斤) |
顺 产
(人数) |
剖腹产
(人数) |
50以下
(人数) |
50-52
(人数) |
52以上
(人数) |
3以下
(人数) |
3-4
(人数) |
4以上
(人数) |
|
|
|
|
|
|
|
|
第( )小组
我的出生方式 |
我出生时身长(厘米) |
我出生时体重(公斤) |
顺 产
(人数) |
剖腹产
(人数) |
50以下
(人数) |
50-52
(人数) |
52以上
(人数) |
3以下
(人数) |
3-4
(人数) |
4以上
(人数) |
|
|
|
|
|
|
|
|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反思
《我是怎样出生的》是我区这次“创新杯”科学课五年级组赛课内容。这课不是一节实验课,看到赛课课题就不由的想到市里的教研主题:科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而这课中就有许多学生不清楚又想知道的概念。我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个方面有如下反思: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在考虑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适切。因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2、知道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3、体会到与父母的感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多年来,由于受社会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父母从不会主动向子女谈及有关生殖方面的问题,关于人的生殖方面的问题也常被老师们认为是学生比较隐秘、难于启齿的,通常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更使学生对此产生了神秘感。作为已经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五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人出生时的问题并不生疏,但对人类的生殖知识是零散、朦胧的,也存在着一些好奇和迷惑。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一方面学生获得信息非常局限,另一方面也缺少了与学生个体的联系、缺少了个性。为此,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每位学生跟爸爸妈妈进行一次谈话,并且尽量去收集一些出生时的纪念物,同时还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去设计问题,使谈话有目的,而不是随便聊聊。中途我还运用了学校电教多媒体手段和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生动介绍“十月怀胎”各月的生长过程和胎儿变化,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每位同学可以做一次“负重”游戏通过这个活动旨在使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并进一步引伸到父亲的辛劳。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要珍爱生命,学会了感恩的情感教学。本课的信息量很大,其中提到的科学概念名称很多:顺产,剖腹产,巨大儿,偏小儿,产道,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子宫,胎儿,婴儿,羊水,胎盘等。学生对出生阶段的知识得到了全面了解。
本课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设计了趣味性的动漫导入,动漫结尾,大耳朵图图陪伴我们一阵学习。第一环节全员统计,小组交流,第四环节的给生长发育图排序和全员负重离开教室学生参与度能达到100%。学生从开始时的拘谨到后面的放开,教学的设计取到了关键作用。
总结本课的感受,感觉开始学生没放开,课前与学生交流的不够,学生到了陌生环境有些拘谨,课前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并表扬鼓励学生。视频在这课中取到重要作用,科学课配套光盘很好用,这课中的视频就向我们展示了胎儿形成,发育的一个神秘的过程,比动画版的更直接更能让学生接受,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