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27区级教研新城小学听课有感
南湖二小 程路
小学科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动眼观察、动手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小学阶段科学的重要意义——即为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良好奠基作用。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功能,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深层思维发展,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只动手的简单操作。
第1节课,怎样移动重物,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坐跷跷板片段导入,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为本节课的杠杆结构介绍做铺垫。
在学生实验环节,教师详细地讲解了实验要求,确保学生能按预设的方向高效实验。学生的小组汇报也确实证明,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能打开思维,想到5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边汇报边板贴演示后,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其中三种方式的观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现象的深层分析,为杠杆原理的解释提供了足够的支架。学生的反应也是非常精彩,能用简洁的话语完整地呈现出科学原理。
最后教师通过生活中多样的杠杆原理应用,让学生对于科学原理的了解更进一层,在学科学中用科学,进而达到爱科学的目标。
第2节课,了解土壤,土壤是孩子们儿时的玩伴,对于土壤,学生有种天生的热情与好奇,学生对于土壤的前概念也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本课以提问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各自的想法,教师再逐一进行分析,将学生的零散概念进行有条不紊地整理,这既是让学生建立新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课堂中采取以实验带动现象观察的教学策略,环环相扣,实验目标明确、效果清晰,对于低年段的孩子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最后水到渠成地进行汇总,概括本节课的主体,显得自然而亲切。
本次教研活动的两节课,都是用低一年段的孩子进行授课,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学生的知识储备预设。教学,本身就是为了不教,只有充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能够自主去思考,才是教学的真谛,也是我们科学学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