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吴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极其丰富的肢体语言加上充满感染力的面部表情,让人很容易被吸引进去。而地球的形状这节课本身就是偏理论的课,这种课只有老教师才能把握的住,而吴老师把握的恰到好处,本课是以认识地球的科学史为主线,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由猜测(天圆地方)到推测(船出海)再到实践(麦哲伦环球)最后观测到(太空看地球)。一步步充满了人类科技发展成果。而一节课内展示这么多很困难,吴老师用了分组研究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无趣的理论课,变的有趣,让学生动起来,增强了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
第二节课,郑老师的课严谨而富有难度。在讲述白光是有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郑老师使用滤光纸,而且用七种滤光纸合在一起,想法非常的好,设计的也非常的巧妙。比转盘更有说服力,也更加科学。但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如果本课在致远上,肯定能非常出彩。但在一般的学校,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这需要教师有更大的功底,能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应变。当然,郑老师已经上的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