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如何有效地组织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提升科学思维,创新儿童学习生活是我们本次科学教研活动的核心。围绕这一主题,10月21日,建邺区小学科学第三盟区全体老师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科学实验室认真聆听了陶行知小学沙作伟老师的科学课—《雨和雪》以及致远外小分校吴时祥老师的科学课—《声音的产生》。
第一节课沙老师设计了“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和“探究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这两个问题贯穿课堂。课堂教学从问题导入,孩子们积极思考。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孩子们小手直举,小眼睛闪着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第二节课吴老师引导学生动手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了“如何产生声音”的简单小实验。吴老师的科学课堂,充分体现了孩子为主体的理念,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课后,沙老师和吴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进行介绍。

建邺区第三盟区的科学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研讨。

教研活动的最后,吴时祥老师以“让学生经历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主题,做一个微型讲座。小学科学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一门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科学真谛能力的学科。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索、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探索兴趣、使用好教材和课堂生成的资源,吴老师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1.关注细节,发现问题;2、鼓励动手操作,勇于验证;3、学会分析推理,优化过程;4、解决实践问题,课外延伸;5、充分利用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败。一节好的科学课,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需要教师眼中有生,心中有课。

本次教研活动,为各位老师探讨教学难点搭建了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邺区科学教师教学研究水平,也体现了科学学科教研团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也许我们做不到最优秀,但我们一定足够坚持,坚持在问题中寻方向,坚持在探究中聚力量,坚持在合作中求突破。用最朴实的努力擦亮那一扇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