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着几缕桂花的香气,绚烂的秋色慢慢爬上了树梢。10月21日上午,黄山路小学的校园里格外热闹,建邺第二盟区全体科学教师齐聚一堂, “提升科学思维,创新儿童学习生活”主题教研活动正在进行。



课例观摩
南外河西二附小的王丹丹老师展示了三年级《认识固体》一课。三年级的学生对“固体”这一概念把握比较模糊,基于这样的学情,王老师充分展示智慧,精心设计。以熟鸡蛋是固体作为导入,引出研究主题。教室里有哪些固体?一问再现学生的前概念。通过熟鸡蛋、铁架子等具体物品的展示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初步形成“固体”这一概念。接着组织学生分组判断“布、羽毛、海绵”三种物品是否是固体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固体的概念;接着利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沙子,通过对沙子形状的描述,认识在外力的作用下原来的形状或大小发生改变,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王丹丹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中创设思维冲突,促进概念的形成。同时利用工具,更加直观清晰地帮助学生认识固体特征。


接着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的陆亚宇老师带来五年级的《地球的表面》一课。这一课旨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地球表面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尝试运用身边材料制作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点,持续提高学生科学描述的能力及设计与物化模型的能力。基于此,陆亚宇老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展开一次“云旅游”。借助旅行手册、pad分组进行资料学习,引导学生观察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从地势高低和起伏大小两个方面准确描述它们的特点。接着为制作一个包含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学生根据现有材料来设计制作自己的地形模型。通过制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设计与物化地形模型的能力。陆亚宇老师的这一堂课利用各种资源(图片、视频)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让学生在自学、互学、助学中准确把握地形的特点,最终突破重点。同时,“云旅游”的情境设计构思巧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儿童生活。


研讨交流
课例展示后,王丹丹老师和陆亚宇老师分别阐述了两节课的设计,合作备课的徐华翔老师和许淑俊老师与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磨课过程的一些心得体会。老师们认真听取后分组展开热烈研讨,纷纷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最后建邺区科学教研员李晓宁老师做总结点评。李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表现,接着从“提升科学思维 创新儿童生活”这个主题出发给我们年轻教师提出了宝贵意见。李老师指出,课堂中要努力创设一种“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遵循教学与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给予学生更多参与、表达与展示的机会。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颇深。

提升科学思维,创新儿童生活。我们将继续前行,助力儿童新发展。
(信息员: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