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2024年12月5日上午,建邺区科学第二盟区“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教研活动在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顺利开展,建邺区第二片区全体科学教师参与教研。

第一节课由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张明伟老师执教一年级《从猜想到验证》,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的第二节课,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前课学生已经分清事实与猜想的区别之后,指导学生针对事实做出猜想,进行验证,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发展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
张老师以学生排队的图片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回顾上节课中事实与猜想的区别。巧妙地用排队学生进科学教室上课遇到问题进行衔接,通过视频验证了上述同学对排队的猜想,流畅地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判断两条线是否是直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观察方式验证两条紫色的线是否是直线,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两种猜想,张老师引导学生使用直尺以及去掉干扰因素的两种方法来验证了学生的猜想。第三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张老师让学生猜想并演示完拉起一颗碰碰球后,对拉起两个小球、三个小球让学生充分猜测、交流、分享汇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课程进行到此时,一年级小朋友的专注力容易分散,让学生跳操的“课间休息”,把学生拉回课堂,再让学生猜测两只小兔子遇到大灰狼在山洞中的逃跑路线。最后利用刚刚“打不开的山洞”过渡到“打不开的盒子”,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猜测小球数量,指导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验证猜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第二节课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高爽老师展示一年级《借助工具观察》一课,本课内容分为2大模块,通过工具失窃案将整堂课串接起来。第一部分,用感官观察与用工具观察结果不同。先让学生分别用眼睛、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布料,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不太能看清楚的。其次,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发现听诊器听得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视觉和听觉功能。第二部分,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观察工具和它们的强大功能,显微镜可以观察到非常微小的物体,望远镜可以让人们看得更远,助听器可以帮助听障患者改善听力,从而拓展学生对各种观察工具的认知。
两位上课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思路后,两节课的指导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
首先是来自南师附中江山小学的马晓寅老师带来的微讲座《化错策略在小学科学一年级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马老师提出在课堂中化错策略可以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回答,小组讨论分享事实和猜想,通过交流理清两者的区别,对比讨论辨析事实与猜想。鼓励观察思考,面对盲目猜想,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意识到需基于依据,观察紫线特征并思考判断方法,培养观察思考习惯。

最后,由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的朱玉洁老师开展《论证视角下小学科学课堂话语分析的多元思考》的微讲座。

此次研训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共享与教学水平的提升。老师们将继续踔厉奋发、深耕课堂,全面深化思维创新研究,继续向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