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4年12月19日上午,金陵中学附属小学承办了以“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一年级科学新教材展开研究,探讨促进低年段儿童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建邺区第一盟区全体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主题微讲座、专家点评三个部分。
一、课堂展示
两节展示课分别是由:金陵中学附属小学的嵇力洲老师执教《人工世界》和朱子雨老师执教《轮子的故事》。两位教师展示了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课堂,他们精巧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较高的科学学科素养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嵇力洲老师执教的《人工世界》一课,从学生爱玩的超级世界玩具导入,聚焦人们生活在人工世界里。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基础,嵇老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动物和人的食物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动物和人在饮食的来源、种类和加工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为了学生认识到动物和人的出行方式也有所不同,嵇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通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动物和人的御寒方式和住所的不同,认识到人工世界对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
朱子雨老师执教的《轮子的故事》一课,以生活中搬运重物的问题情境导入,成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程主体部分,实践活动安排丰富合理,先是让学生用圆木棍搬运重物,感受滚木省力却麻烦的特点,从而理解轮子发明的意义。小组合作制作小车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将轮子知识与历史文化融合,拓展环节联系生活中的轮子应用,积极调动学生与轮子有关的前概念,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轮子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主题微讲座

谭红亮老师以《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学习共同体设计小学科学教学的活动经验。设计立足儿童的导入活动,让学生经历真情境;设计层级递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开展真探究;设计共同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真学习。
在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主动在小组内寻求合作和探索,在生生互动的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这种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探究能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深度学习。

李楠老师跟大家分享了题为《如何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做好幼小衔接》的讲座。李老师指出,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一个极具考验性的转折,需要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共同关注。在科学教学中,幼儿园阶段着重培养幼儿对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兴趣,通过观察、探索、游戏等方式进行科学启蒙;而小学阶段则逐渐深入探索科学的各个领域,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为实现幼小科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李老师提出了多项策略:包括设置与学生身心特点相匹配的课堂规范,安排合理的科学活动以激发探究热情,通过设置进阶型的小组合作促进共同完成任务,以及适时调整学习方式,从游戏为主过渡到学会倾听、记录和表达。
此外,李老师还强调了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性,通过即时、具体、多样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将为儿童在科学学习中的平稳过渡提供有力支持。
三、专家点评
活动最后,第一盟区片区长柯欣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教无涯,研无尽。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拓展思维、共同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今后的我区小学科学深入践行“思维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进一步探索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