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鸦片的背后》教后记 新城实验学校袁君侠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3-30

在反思中成长

——《鸦片的背后》教后记

“课终于上完了,你可以松了一口气了!”走进办公室,一位同事对我说。

“感觉怎样?肯定不错!”另一位老师说。

“两个字‘失败’”我沮丧地说。

“太谦虚了吧!”她们异口同声。

“不管怎样,时间过去,事情也就过去了!别想那么多了!”她们开始安慰我。

我没有再说什么,因为我自己很清楚这节课自己的发挥如何。总体的感觉是太被动,刚开始给自己的理由是:一方面是自己太紧张了,另一方面可能四年级的孩子上一这课理解起来还是吃力的。当我问自己一句:真的是这样吗?又发现自己的理由不够充分。

研讨中,我被吓得不寒而栗。这节课给孩子的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重点,要花的的时间肯定是最长的,但是统计的结果是第一个:13分钟、第二个14分钟、第三个:3分钟,我恍然大悟:主次不分。我开始回忆,为什么时间浪费在前两个问题中!分析如下:首先,学生对自己搜集的和老师下发的资料没有读熟更不要提让他们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许多孩子在小组交流的时候看一眼自己的材料,就结束了,根本没有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交流反馈的时候都是拿着单子在读,还有学生磕磕巴巴,这样的结果就是时间浪费了,孩子还没有真正理解。其次,自己对学生的问题没有把握住关键追问下去,挖掘学生内心的想法,这也是这节课没有深度的原因。最后,开发资源的目的不明确。这一点是罗老师问的一个问题“你播放圆明园片段的目的是人们?”我支支吾吾,最后的解释是“让孩子了解圆明园的过去、现在并知道它被毁坏的过程从中感受到国家必须要强大。”“从中可以听出你共3个目标,你认为达到了吗?”“没有”我感到很羞愧!

我知道,没有完美课堂,一节课总会有得有失。但是这节课我感到真的是失败,也许更觉得是对不住李老师,可以说她为我能上好这节课付出的比我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听课并帮我修改教案,帮我查资料,几乎每个细节,都有她的付出。

这节课中我收获了什么?

“好好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上少犯这种错误就是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相信自己,很重要!”这是老公送给我的话。

“凡是都有两面性!”这是李老师经常说的。失败带给我的更多的反思,也是成长路上的必需品。

感谢失败!

新城实验学校 袁君侠

20103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