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观后感 爱达宋琳燕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9-15

《入殓师》观后感

 这是一部具有日本人一贯风格的精工细作的电影。

 随着影片第一个镜头的徐徐展开,你好似踏上了一段温情的旅程,有泪水,也有欢笑,有忧伤,也有感动,有些许的惆怅,更有长足的温暖。。。。。。

 影片一遍遍细致入微的向人们展现了日本人的入殓程序,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益求精,象舞台上的走步一样严格,这不仅是对于逝者和他们家人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作为大提琴师的小林,为活着得生命制造美,作为入殓师的小林,为死去的生命制造美。死亡,可是是美丽的,庄重的,幽默的,快乐的,当然,也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悲伤的,严肃的,入殓以一种仪式,使这个过程寄托了无限的哀思和尊重。电影通过不同的入殓过程,描述家人对死者的感情,有夫妻不相互尊重导致死亡的自责;有教导无方,缺乏关怀而导致儿女死亡的忏悔;有生而不孝,死了后悔的孩子......这种种的一切对于生者已经无法补救了,但于逝者,他已经得到最大的安慰,他可以安心的走了。而串联这一串故事正因为入殓师的一丝不苟、庄严的态度,对死者的尊敬,使他们在生人面前再度的复活。

 影片的主人公大悟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毫无七情六欲的圣人。一开始,面对这样一个和死亡打交道的职业,他也曾犹豫过,彷徨过,第一次面对死尸,他甚至呕吐的吃不下饭,第一次给死者画完妆,他回到家甚至情不自禁地渴求妻子鲜活的肉体。正是这样一个真实的开始,让他纠结在生活与心理之间,他一步步的在师傅的引导下适应并且爱上这个职业直到最终使得妻子引以为豪。这样的一个过程自然又流畅,让观众在情节的婉转中随着主人公一起感受,一起纠结,一起为之动情。
    电影里音乐也是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部分, 电影以一首贝多芬的欢乐颂开始,据说是东京交响乐团的深情演出。

    小林大悟回忆过往一段,据说配乐是久石让所写的momery。一幕幕过往,伴随着旋律的流淌浮现在眼前,大悟在享受音乐带给他平静的同时,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母亲、童年……这首用大提琴奏出的旋律,低沉婉转,配合大悟回忆过往的情节,简直就是完美。而后这首曲子又反复在电影中出现,令人印象颇深,感受良多。

     还有电影里相当漂亮的一部分,男主角在身后是富士山前的田野,他徐徐拉着他的琴,拉出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做为入殓师他的见证。

 这部电影以日本人惯有的含蓄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人性的美,一种生活的态度,也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很多很多,所以经常会听人说看看电影接受教育,的确,这部电影可以教育我们的地方太多太多,远不是这几百个字可以说的完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