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真有趣!
————四城区品德汇课有感
南京市双闸小学 刘鄢
2010年11月16日有幸欣赏了四节精彩的品德课:二年级《我来试试看》夫子庙小学彭岚、五年级《让我们来寻根》石鼓路小学孟垚、五年级《大好河山任我游》新城小学袁君侠、六年级《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雨花外国语小学陈晓飞。从这四节课中我获得了极大的丰收:
一、 品德课的年段性鲜明
低年级是《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是《品德与社会》,所以教者必须根据年段设立侧重点。低年级更侧重于生活化,彭老师在教授《我来试试看》时,设计了很多生活场景,如整理自己的书本、自己系红领巾、手剥毛豆等。学生在这些日常生活琐事中,体会到了自理的重要性,让他们也深刻地感受到平时家长过多的关爱,会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低能儿”。
中高年级更侧重与社会化,对社会古往今来历史的了解、对现代风景名胜的了解、对自然气候、对现代衣、食、住、行等的了解,让学生更具有了知识性与社会性。孟老师的《让我们来寻根》让学生了解了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发展源自于对火的发现、劳动工具的使用,同时也告诉了学生:要想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可以去参观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为了保护古文化,特建了此馆,国家把这些当作稀有珍品收藏并保护,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儿童, 更要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保护与宣传保护古文物的行列中去。袁老师的《大好河山任我游》,袁老师带我们领略了祖国奇特的山山水水,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对祖国的美有了深刻的体会,很多学生最后都有了当徐霞客的想法,从中也冲击了学生的情感:中国美、中国幅员辽阔、我爱我的祖国。陈老师的《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更趋向于知识性。作为六年级的孩子,他们已有了许多的知识储备,也有了许多生活阅历,所以传授更多的科普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二、 活动扮靓品德课堂
活动化的教学手段,让品德课妙趣横生,让听者津津有味,让受教育者趣味盎然。四节课中都开展了许多“千奇百怪”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长了知识,丰富了情感。孟老师的有奖竞猜;袁老师的智力竞赛;陈老师的小组选择性的研究;以及彭老师的手剥毛豆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那份快乐,那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让我也有加入一份的冲动。
三、 情感升华 品德课的目的所在
无论是哪个年段,无论是品德课本中的哪一课,都有它的品德元素及情感元素。我觉得品德课就是一个情感升华的大舞台,师生共同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表演结束后,两者在情感上都会得到升级。在听了《让我们来寻根》后,我被中国古老文化产生了深深地吸引了,对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保护古文化一举深深地倾倒。这让我和学生都深刻地明白: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这是义务,也是责任。在听了《大好河山任我游》后,由衷地赞叹:祖国好美,祖国好辽阔,祖国好有内涵。学生想当徐霞客,我也想当云游四方的徐霞客。在听了《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一课后,有种知识贫乏的遗憾,更有种读科普知识的求知冲动。在听了《我来试试看》一课后,深深感受到“沉重的关爱”会造就更多的“生活低能儿”。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声:让我试试,其实我什么都能行。
感:品德课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