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品德课堂需要些什么》 南湖二小戴春晴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08-21

品德课堂需要些什么

                        ——由课例《不和烟酒交朋友》引发的思考

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   戴春晴

内容摘要:

品德课堂究竟需要些什么呢?作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唐隽菁执教《不和烟酒交朋友》一课,结合具体的课例片段从“品德课堂需要融进孩子的生活”“品德课堂需要蹲下身去与孩子平等对话”“品德课堂需要慧眼捕捉新的课程资源”“品德课堂需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四方面,谈谈自己对“品德课堂究竟需要些什么”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品德课堂    生活   蹲下身    新的课程资源   价值取向

 

2003年来到南京以来,我一直摸索在品德教学之路上,想自己能成为孩子喜欢的品德老师,想自己的品德课能成为孩子喜欢的课;一直以来,我崇尚“关注每一个”“孩子是课堂的主人”“生活化、活动化”“多元、开放”的理念,我也力求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品德教学上,因为我觉得品德课堂需要这些。

可是,品德课堂究竟需要些什么呢?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唐隽菁执教《不和烟酒交朋友》,下面就以唐特的几个课例片段谈谈自己关于“品德课堂究竟需要些什么”的新思考。

 

【片段1】

师:你们知道吗?现在青少年更多在吸是什么烟?

生:二手烟。

师:是的,二手烟的危害真的很大。

请看一段文字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高达400万,平均每7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
    请你计算一下每天有多少人死去?

生:(紧张地计算着)

生: 12342人(几乎异口同声的)。

师:你们班有多少人?你们学校有多少个班,多少人?

生1:我们班有42人。

生2:我们学校有29个班。

生:(几乎不约而同的)我们学校大约1218人。

师:全世界每天有10个相当于明发滨江小学的人因为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死去。

生:啊!(震惊写在孩子们的脸上)

【反思】

     ——品德课堂需要融进孩子的生活

品德学科是真正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是真正与儿童的生活“面对面”的课程。就说烟民吧,很多孩子的生活圈子中就有,或是爸爸,或是爷爷,或是亲戚朋友,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着二手烟的影响。

吸烟的危害大不大,孩子们也多少知道一些,但是每隔7秒钟就会有一个人死于烟草导致的各种疾病,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没有想到吸烟竟会如此之可怕。唐特并不只是让孩子说说自己心中的震撼,而是让他们拿起计算器,算一算一天会有多少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又用孩子们所在的学校作比——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12342人!每天竟有几乎10个明发滨江小学的人因为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而死去。

孩子们张大的嘴巴,惊愕的神情,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吸烟的危害已经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试想:如果唐特没有将这惊人的数字与学生所在的学校作一比较,也许,数字在孩子心中也就如水中涟漪般,短暂的震惊之后,又恢复了平静。

    可见,品德课要与孩子的生活对接起来,要智慧地将孩子的生活融进课堂,唤起他们心中最真最切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品德的深化道德功能才能落到实处,远离烟草的良好习惯才能于潜移默化中习得。

 

【片段2】

(屏幕出示“中华香烟”的三种不同包装:图片略)

                   

专供出口           新版烟盒             旧版烟盒

师: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短暂的思考后)

师:请你说一说。(唐特点了一个中间的女孩子)

女孩:(低着头,不说话)

师:(走到她面前,微笑地看着她)

女孩:(依然不说话)

师:咱们给予她一点鼓励的掌声,好吗?

(热烈的掌声响起)

女孩:(还是不说话)

师:(搂过她的肩头,轻轻地与她耳语起来)

女孩:(有些羞涩的)我觉得专供出口的烟盒上关于危害的图片更醒目一些。

(不约而同的,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

女孩:(满脸浅浅微笑)

【反思】

    ——品德课堂需要蹲下身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这一定是个特不善表达的孩子,否则怎么会三缄其口呢?面对课堂上的突变,唐特选择的不是简单地让她坐下,而是选择鼓励她,与她说悄悄话,给予她自信。不知唐特与她耳语了什么,让这孩子终于说出她的想法,孩子小小的脸庞满是喜悦。

高兴着女孩的高兴,我不禁想起自己在课堂上曾经经历的类似的“节外生枝”,我总觉有些措手不及,不敢蹲下身去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他所想。担心自己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可是往往关注了自己的教学,就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欣赏着唐特蹲下身去的从容,我的耳畔似乎响起鲁洁教授曾说过的话:“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因为儿童只有在教育引导下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使他们的价值不断得以提升。”

唐特在课上蹲下身与孩子平等对话给予我莫大的启示——咱们的品德课堂要做到真正呵护孩子,要蹲下身去与孩子沟通,让他们在品德课堂上接受老师的引导,享受学习的愉悦,习得做人的道理;要蹲下身去,让孩子感受你来自内心最真诚的鼓励,孩子一定会还你精彩,孩子更会因此扬起自信的风帆。

 

【片段3】

师:请你们站在与烟草有关的不同团体的角度,换位思考:我们同意设计漂亮烟盒吗?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请1号同学拿出课前抽取的小纸条,告诉本组同学他们的角色是什么。

2、独立思考。

3、组内交流(请站在相关人士的立场,按顺序交流,注意倾听)。

    (一点小小的解读,唐特在前面已经让孩子了解了2008年咱们中国获得了“烟灰缸奖”,颁奖词是:“宁要漂亮烟盒,不要公民健康。”  

孩子们的角色有:办公室主任、公共场所不吸烟的人、卫生局、烟草企业、香烟零售商、烟民、烟民不吸烟的家人、印刷厂、税务局、环保部门、警察)

    小组讨论之后,小组汇报。

生:(孩子们分别从自己所抽角色的立场谈了自己的想法)

他们或是同意,因为漂亮的烟盒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可以赢取更多的利润;或是不同意,因为漂亮的烟盒会诱惑一些青少年,让他们亲近香烟,会使更多的人去购买香烟,会让香烟危害更多人的健康,甚至会危害到环境。)

【反思】

    ——品德课堂需要慧眼捕捉新的课程资源

    乍一看这个环节的处理似乎脱离了文本,更多的老师会在吸烟的危害上大做文章。出示发黑的肺部,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官下知晓吸烟的危害真的很大。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怎样呢?咱们的生活中依然充斥着香烟刺鼻的味道,咱们的身边依然缭绕着袅袅的烟雾。作为上课的老师,我们在大肆强调吸烟的危害,可是现实却尴尬地摆在孩子们的面前。

   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有时是缺乏判断能力的,有些青少年就以为吸烟够酷,是成熟的标志。在这样的尴尬现状下,唐特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更显匠心所在了——既然“明知吸烟有害,可依然偏向吸烟行”的现实不折不扣地存在着,你同意设计漂亮烟盒吗?水到渠成地让孩子跳出小小的自己,站在另一个角度来换位思考。

唐特以敏锐的教育眼光洞察到“要不要设计漂亮烟盒”于本课而言是一新的课程资源。让孩子在小组中站在不同的立场谈谈自己关于“要不要设计漂亮烟盒”的看法,此时孩子们的答案已经不仅止于一个选择那么简单了,融进了自己对吸烟危害性的更多思考。唐特捕捉到了这一点,在引导孩子开展讨论时,其隐含的课程价值也就显现了——基于这一资源展开的讨论,使孩子获得了新的体验,使课堂时空拓展到社会生活,引领孩子将吸烟这个个体的行为上升为社会的问题。

这正如鲁洁教授所说,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教师是教材的建设者。唐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再创造,将教材“激活”,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片段4】

师:关于公共场所禁烟,我们国家也先后两次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以失败或效果不佳而告终,咱们来看看这三种做法。

(ppt出示)

美国:如发现在店内吸烟者,不举报则被罚款。

香港:违例吸烟,则罚款5000港币。

日本:店方向20岁以下的人销售香烟,则罚款。

师:请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公共场所吸烟的危害很大,这些地区公共场所禁烟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与其惩罚力度是分不开的。

生2:我们国家先后出台的关于公共场所禁烟的政策形同虚设,就是因为人们缺少这样的意识,如果也像美国、日本一样有力度较大的惩罚,相信公共场所禁烟的效果会好得多。

师:那面对咱们中国的这种禁烟力度不够的现状,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可以提醒他公共场所不要抽烟,以免危害他人健康。

生2:我可以告诉他一些吸烟的危害,让他能够意识到自己该少抽烟了。

师:是啊,我们要独善其身,我们要不和烟草交朋友。

【反思】

——品德课堂需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曾经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细细研读,这句话对我们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有着极大的帮助。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预设学生在这节课可能达到的目标——即本节课我们要培养孩子怎样的价值取向。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正如本课,传授吸烟危害的相关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更主要的是在活动中帮助儿童激发道德问题意识,深化他们的道德情感体验,以期他们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来远离吸烟,劝周围的人不抽或少抽烟。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唐特将中国、美国、日本、香港关于禁烟的措施一一直观地呈现于孩子的眼前,促使孩子去深入思考,为什么同是禁烟,效果却截然不一样?孩子们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对吸烟的危害其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来远离吸烟,劝周围的人不抽或少抽烟”也就于潜移默化之间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也许一颗”不和烟酒交朋友“的种子正在悄然萌发呢!

 

品德课堂需要融进孩子的生活,需要蹲下身去与孩子平等对话,需要慧眼捕捉新的课程资源,需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相信孩子们置身于这样的品德课堂上是幸福的,是充实的,是习有所得的,是真情荡漾的,是可以深化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是可以期待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

品德课堂究竟需要什么?带着这一追问,我会一直行走在品德教学之路上。我期待着自己一路追寻,一路收获。

 

参考文献:

鲁洁教授:《<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