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让学”——品德课堂更高效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12-30

“让学”——品德课堂更高效

南湖第二小学   戴春晴

曾经在两年前听过袁君侠上过《大好河山任我游》,今天(11月12日)有幸再次观摩,不仅慨叹老师的智慧。同样的一节课,因为上课的对象不一样了(那次是借班上课,这次是自己班级的孩子),因为上课的时间不一样了,老师对课上有些环节的处理也不一样了。总体感觉,这节课在“让学”理念的引领下,孩子们学得带劲儿,课堂也高效,很好地达成了“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文物古迹的众多,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让学”——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

“让学“是新城小学的教学理念,在袁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彰显。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处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在课堂上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

今天听课,我感受到新城孩子的自信与洒脱。在“我是南京小导游”的环节。袁老师的“让学”,让孩子们有了施展的空间。孩子们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推荐自己感兴趣的美食。他们抓住了景点的特点,口齿伶俐,好似听课的诸多老师就是2014青奥会上我们南京的客人似的。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听课老师不时微微颔首,面露微笑。

二、“让学”——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置身于袁老师的课堂,我不时有情不自禁地想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的冲动。因为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不是处处匠心地让课堂变得更花哨,而是在活动的设计上考虑了课堂的主体——孩子。袁老师想孩子所想,想孩子所喜欢,设计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孩子们置身于活动中乐此不疲。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伊始,袁老师就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袁老师播放了一段南京青奥会的宣传片。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解说,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开放性的话题,课堂一下活跃了起来。“南京的景点课真多啊!”“2014青奥会,我一定带着客人们畅游南京。”“我为生活在南京而倍感骄傲!”……老师无须多言,“感受、热爱南京景点之美”的目标已经悄然达成。

三、“让学”——多样的活动中得以彰显

   作为品德课,课堂上如何设计活动,活动又如何在课堂上得以呈现?可以说关系到这节课的成功与否。而今天袁老师呈现的这节品德课活动设计匠心又处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很好彰显了“让学”的理念。

中国不止一个南京美,魅力无穷的壮丽山河如何让孩子去感受?袁老师用自己在黄山的一张照片让孩子打开了话匣子。老师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老师与你们是平等对话,我说我去过的景,你可以聊你欣赏过的景。孩子们果然让老师们收获了众多美美的景,他们有的回忆旅游中的难忘事,有的与

大家分享在景点的美好瞬间,甚至有的考考大家关于景点的一些小知识……袁老师随后出示的中国地图上密密的景点图让孩子们大呼“哇!”是的,“感受祖国壮美的景色”的目标已于不觉中达成。

   再有袁老师通过“小竞赛”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各个景点有其不一样的魅力。竞赛本身就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加上竞赛的内容丰富多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高涨。竞赛题中有“背诗词,猜名胜”“根据描述猜名胜”“听歌曲,猜景点”……积极参与的同时,孩子们对祖国拥有这么多的景点资源,心中油然而生骄傲与自豪之情。

四、“让学”——唤醒孩子的爱国热情

品德课有其德育的使命。试想:如果课上德育的内容是老师生硬地灌输的,而非孩子于潜移默化中习得,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这节课上,因为袁老师心中始终有“让学”的理念,所以“唤醒孩子的爱国热情”这一德育的内容有如那春风化雨般在每一个环节悄然渗入孩子的心田。

袁老师用《大好河山任我游》让我领略了“让学”的魅力,相信在“让学”理念的指引下,品德课堂上的孩子们会学得更开心,品德课堂上的老师会更智慧。“让学”的魅力会让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去践行,去感受,去收获,去喜悦。

TOP